English

“一帶一路與兩岸”學術會議在桂林召開

2015年11月20日 13:12:00來源:台灣網

“一帶一路與兩岸”學術會議11月20日在桂林市召開。(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1月20日桂林訊 (記者 李傑)今天上午,由廣西師範大學、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與兩岸”學術會議在桂林市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大學、廣西師範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南臺灣兩岸關係協會等兩岸各高校與研究機構的4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

  本次會議以“兩岸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合作”為主題,研討主要圍繞三個議題展開:“一帶一路”建設對兩岸關係的影響;臺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與機制;兩岸合作面向國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廣西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傳起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成效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息息相關,可以預見,“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兩岸關係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尤其是在兩岸關係發展面臨道路選擇的重要節點,如何促進兩岸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將成為考驗兩岸智慧的重要課題。希望本次會議的召開,為“一帶一路”建設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建設性的政策支撐。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秘書長李鵬指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尤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過程中每個創新都蘊涵著無限的機遇,其中,擁有海洋文化傳承的臺灣具有相當大的競爭優勢。在這樣一個重大機遇面前,臺灣同胞不應缺席,需要了解“一帶一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減少疑慮,以免錯失良機。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胡聯國教授指出:“一帶一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涵,有助於連結國外及兩岸産業和市場,臺灣應充分發揮地緣戰略的重要性以及在經濟、文化、資訊科技的軟實力,為“一帶一路”提供實質的貢獻及作為。

  廣西師範大學桂臺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劉澈元教授認為,共同參與是兩岸面向亞太經濟合作應採擇的思維,臺灣脫離ECFA框架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是無論從兩岸關係、經濟效應、區域和平等角度看都是不可取的策略選擇。而臺灣參與“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建設則可為兩岸共同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探索新模式。大陸可促進虛擬平臺與實體平臺銜接,以積極支援臺灣參與功能性區域經濟合作。

  本次會議為期一天,由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西師範大學港澳臺辦公室、廣西師範大學桂臺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承辦,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們圍繞主題進行主題演講、專家點評及總結。會議期間,收集整理編印了“‘一帶一路’戰略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加入亞投行對臺灣地區經濟金融的影響分析”、“‘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背景下中華文化傳播與融合的重要載體及推進策略研究”等內容的30余篇優秀論文,並將結集出版。(完)

廣西師範大學副校長李傳起在開幕式上致辭。(台灣網 李傑 攝)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