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十三五”期間兩岸經濟合作應重互利、雙向

2015年11月19日 07:1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11月18日電 (季苓軒木)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關秀麗18日在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州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大陸與世界的聯繫將從商品輸出向資本、標準、規則輸出出現歷史性轉變。而具有較多國際市場經驗的臺灣,完全可以與大陸互利合作,謀求新一輪全球經濟與金融分工中更高的價值鏈位勢,提升中國金融資本競爭力和影響力,為亞太及全球經濟治理做出貢獻。

  11月初,大陸公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描繪了大陸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藍圖,也為兩岸深化經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帶來了新機遇。

  18日上午,中國華藝廣播公司網絡中心在福州舉辦第二期華廣論壇,邀請大陸涉臺經濟領域專家學者,研討“‘十三五’規劃與兩岸經濟合作”這一熱門話題。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曹小衡指出,“十三五”期間兩岸經濟合作面臨來自島內的一些非經濟因素阻力,要克服阻力,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需積極推動包括ECFA在內的兩岸23項協議的落實和延展,加大對自貿區等兩岸次區域合作的關注,考慮如何使“兩岸經濟發展與區域合作進程相銜接”,贏回中華民族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應有地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海峽兩岸需要以新的思維、新的視野、新的方式,深刻認積與理解“十三五”規劃的政策導向以及所釋放的發展紅利,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拓展新的合作空間,確立新的合作基站、領域、重點,建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兩岸産業分工體系與供應鏈,實現互利共榮共用的經濟合作發展目標。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臺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表示,通過大陸新一輪開放,借助大陸強化與東南亞的經濟合作,可實現兩岸互利合作;在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中,通過結合沿線自貿區建設,可實現兩岸的有效補充。搭上“十三五”規劃與“一帶一路”的列車,有助於臺灣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經濟整合平臺執行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唐永紅教授認為,當前,兩岸金融業合作嚴重滯後於兩岸投資貿易合作。再有,貿易投資的不對稱性與不平衡性也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而臺灣貿易壁壘導致進口不足,直接有損臺灣廣大消費者的福利;臺灣投資壁壘導致陸資入臺投資不足,有損臺灣經濟成長與就業。他認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應秉持“兩岸一家親”,以互利共贏方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

  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原所長、資深臺灣問題專家吳能遠主持是期華廣論壇。記者注意到,與會學者從“十三五”期間兩岸經濟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視野、新方向和新重點,以及可能面臨的阻力與對策等方面進行主題發言,為兩岸經濟合作的路徑與空間提供建議。他們大都強調,兩岸合作過往強調合作,今後強調互利合作,而對於兩岸的貿易投資也應雙向開放。

  華廣網總經理王雙陽告訴記者,以“華廣論壇”的形式,探討並展望“十三五”期間兩岸經濟發展和互利合作的廣闊前景,相信專家們的真知灼見必將為助推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有益啟示。他説,華廣論壇由華廣網依託專家評論員隊伍,立足網站原創評論特色傾力打造,旨在從專家視角,透視臺海時事、解讀兩岸政策、分析兩岸關係發展趨勢。首期華廣論壇於今年4月11日在福州舉辦,邀請專家學者共議“2015年兩岸關係與臺灣政局走向”,受到廣泛關注。(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