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三五”將給港澳臺帶來什麼?

2015年11月02日 10:46: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援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有關港澳臺的內容雖只有近百字,但意涵豐富——

  “十三五”規劃將給香港、澳門和臺灣帶來哪些機遇?針對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近日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港澳臺各界展開熱議。港澳輿論認為,“建議”相關內容顯示國家對港澳的高度重視,港澳需抓住機遇,發揮優勢,搭上發展列車。臺灣媒體則關注,大陸在未來的兩岸經貿交流中,將更注重普惠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

  中央對港澳重視有增無減

  “中央這樣看重香港,實在值得鼓舞”,全國政協香港委員、經民聯主席梁君彥表示,“十三五”規劃香港部分反映國家繼續支援香港特區。他説,這為原已踏入寒冬期的香港經濟,打了一支“強心針”。

  香港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表示,中央承諾繼續提升港澳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功能,明確對香港的支援和信任,掃除香港社會一些憂慮。他認為,這説明中央將繼續支援香港改善民生、推動民主,令社會和諧發展,國家仍然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説,公報增加對香港著墨,反映香港在國家策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説,“一帶一路”讓香港地位比以前更為重要,因香港法治、貨幣政策等優勢,成為與歐美之間溝通的橋梁,增加香港的重要性。

  香港《文匯報》社評指出,“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表述,是中央首次正式提出,顯示中央既對香港高度關心,也對香港寄予厚望。《香港商報》社論也認為,這一明確表述,體現了對香港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鄒平學受訪時説,近年外界所傳香港地位將被“弱化”的説法,其實是一種錯覺,“從國家發展需要來説,香港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有弱化,而香港本身的結構轉型、改善民生、經濟發展也離不開依託祖國內地發展的大機遇。”《公報》其實是給香港社會一個定心丸,即從國家角度來説,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不會削弱,反而會加強。

  港澳需積極作為發揮優勢

  香港長期扮演內地與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澳門也是內地對外的獨特窗口,“十三五”期間,配合中國“一帶一路”大戰略,港澳對外優勢有望進一步凸顯,發揮更大作用。

  《新華澳報》評論指出,五中全會確定了港澳特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地位和功能,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作用。澳門特區作為中國的一分子,當然要參與其中,並以澳門的特殊歷史地位,在“一帶一路”中發揮獨特作用。

  香港則已經拿出了參與“一帶一路”的具體行動。10月29日“十三五規劃建議”通過當天,香港特區立法會也通過了由商界議員廖長江提出的議案,促請政府把握“一帶一路”機遇,為香港整體經濟尋找可持續發展新方向。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説,香港作為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應該積極運用各方面優勢,爭取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區政府已就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展開初期工作,香港貿發局將舉辦研討會和蒐集不同國家資訊,設立網頁,政府也樂意和商界一同外訪,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加交流。

  香港輿論也指出,香港要充分發揮優勢,還需理順內部環境。《文匯報》社論指出,香港能否在“十三五”期間大有作為,全看自身能否趨利避害,尤其是排除泛政治化的干擾禍害,將精力集中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來;也要看政府能否調整過時的“不干預”思維,順應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變化,積極適度有為,帶領香港融入國家的全新發展大局。

  《香港商報》社評説,香港要積極作為,不負所望,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香港必須主動融入國家發展的“大棋局”,絕不可固步自封,自我邊緣化。近年香港泛政治化之風蔓延,風波不斷,以致社會內耗,經濟民生掣肘多多;此風不除,恐會影響發揮優勢,以致錯失“十三五”寶貴機遇。

  讓臺灣民眾感受兩岸紅利

  10月30日出版的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等多家報紙在顯著版面對“十三五規劃”進行了報道。

  臺灣《聯合報》題為《五中全會定調 陸十三五拼國際》的文章説,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六大堅持原則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以及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主張。《中國時報》文章説,大陸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目標,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值得一提的是,為讓“十三五”紅利全面惠及臺灣,提倡與港澳發展經濟之餘,大陸也將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

  兩岸經貿交流自2008年以來快速發展,公報相關內容顯示,大陸希望未來能讓臺灣基層百姓切身感受兩岸經貿紅利。全國臺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認為,臺灣普通民眾受益一直是兩岸關係發展需要加強之處,如何把兩岸往來的“渠道和途徑”解決好,讓兩岸關係的成果廣為惠及,是大陸需要加強的部分,兩岸經濟合作也應回到市場規律,按經濟規律辦事,而非單純讓利。

  上海臺研所副所長倪永傑表示,公報涉臺表述簡短但聚焦臺灣基層民眾與青年,表明大陸將和臺灣普通民眾分享“十三五”規劃帶來的機遇。他指出,臺灣産業技術上的優勢正在失去,再提“互利共贏”,説明大陸會基於兩岸一家親,在合作中給予臺灣産業界適度關懷,但不能只談臺灣利益,不談大陸利益。(王 平)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