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臺胞證好不好 比比“藍紙”就知道

2015年10月01日 09:03: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筆者駐臺期間,一旦外出採訪,必要隨身攜帶一張“藍紙”(即臺灣相關方面發放的“臺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因為從乘坐飛機到入住旅店,都要先出示才行。無論自由行的陸客,在臺工作的大陸員工,還是短期駐點的陸媒,身份證明都印在薄薄的一張A4紙上,易臟,易丟,不防水,補辦起來也麻煩。

  臺胞要到大陸工作或旅行,證件則給力多了。9月21日起,大陸全面啟用“新版卡式臺胞證”。有了這個新證,臺胞不但免去簽注之勞,住酒店、辦理銀行卡和電話卡、買動車和飛機票都能直接刷卡讀取身份資訊,攜帶和使用非常方便。

  本是便利兩岸往來的好事,臺灣方面卻不買賬,甚至上綱上線稱,此舉形同“傷害臺灣人民的感情”云云。這是什麼邏輯?臺灣人民的感情咋這麼脆弱?島內給出的理由不外乎兩條。第一,大陸在推行的過程中僅通知卻未和臺灣方面協商。第二,卡式臺胞證內含晶片,可能有“個人資料外泄”的風險。有陰謀論者更聲稱,內置晶片有助於“北斗定位”,讓人腦洞大開。

  按照臺灣統計,每年到大陸的臺胞有500多萬人次。顯而易見的一點是,如此龐大的人群,電子化管理比傳統的紙本管理效率要高很多。如要協商,以島內議事效率,不知會拖多久。

  筆者在臺北時,無論是申辦當地銀行卡,還是爬玉山申請登山證,都需要先根據“藍紙”填寫旅行證件資訊,到“內政部”網站申請一個統一編號(島內民眾則是跟紙質身份證號綁定的),然後再按部就班去做才成,一百個繁瑣,一千個不方便。如今赴臺遊越來越火,筆者在島內的待遇具有普適性,要論傷感情,估計大陸民眾受到的傷害更多。

  大陸國臺辦早就正式錶態,卡式證的內容,原則上和目前的臺胞證涵蓋的訊息完全一樣,此舉是為便利兩岸人民交流交往,不需要做過多政治聯想。那些以安全和政治意涵憂慮為由,指責大陸的言論,不過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而已。

  感情是用來爭取的,不是用來傷害的。大陸推出的新版證件,便捷,免簽注,帶著以人為本的科技范兒和時代氣息,咋就傷害了臺灣人民的感情?別忘了,島內民眾拿著新式證件,入境時甚至都可實現自助通關。如果感覺不到幸福,不妨問問那些在臺灣桃園機場大排長龍等待入境的陸客們,他們可是每人花了1000元新台幣,等待數十天拿到簽注“藍紙”才得以飛到桃園的。雖然人已飛到了美麗的寶島,但電子自助通關仍然只是一個美麗的夢幻。

  島內有媒體説,電子臺胞證簽發之後,進出大陸的臺灣民眾一定會更多。畢竟他們跟政客不同,政客用嘴發言,他們用腳投票。倒是代表島內民眾表態“很受傷”的有關部門放風出來説,對岸有了電子晶片證件,為了“對等、尊嚴”我們也要搞。對此,筆者高舉雙手贊成,堅決擁護兩個“凡是”——凡是有利於兩岸民眾便利交流的都歡迎,凡是落後於時代潮流的技術與思維都摒棄。

  倒是島內的辦事效率讓筆者有些躊躇,2017年起島內民眾才有望告別紙質證件,全面換發晶片身份證,而大陸類似功能的二代身份證早已換發好多年了。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