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港臺媒體熱議“習式外交”新風格

2015年09月25日 11:04: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議程安排“高大上” 特點鮮明在“親民”

  港臺媒體熱議“習式外交”新風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將跟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雙邊會談。港臺媒體近日通過報紙重點報道、電視滾動新聞的方式,熱議此次訪問,尤其是“習奧會”等重頭戲。除了聚焦中美增信釋疑、經貿合作等方面的內容,港臺媒體還結合各自關切,對當地民眾熱烈歡迎習主席訪美,以及美國涉臺表態進行了報道。

  增信釋疑的外交典範

  《香港商報》引用國際問題專家的觀點,認為“習奧會”是繼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訪美後,另一次劃時代的訪問,舉世矚目並充滿期待。臺灣《聯合晚報》進一步稱“習奧會”將是一次外交典範,不只是一種期待,而是理性的必然。

  香港《文匯報》9月22日社評稱,中美作為當今世界影響力舉足輕重的兩個國家,合作共贏是雙方關係的目標所在,既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也是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責任所繫。期待中美兩國加強合作,有效管控分歧。通過此次“習奧會”,進一步推動兩國關係良性健康發展。

  《文匯報》同時援引專家觀點指出,中美經濟合作潛力巨大,經濟合作將是此訪一大亮點。中美由於彼此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很深,一方經濟問題必然引發另一方的擔憂,而此訪將為兩國彼此給對方信心提供良好機會。

  臺灣《旺報》聚焦“習式外交”,稱“習式外交”是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詮釋,在對美外交中有集中體現。從“莊園會晤”,到“瀛臺夜話”,“習式外交”為中美關係迎難而上,保持穩定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此次“習式外交”的鮮明特點體現在“親民外交”上。國事訪問有既定的禮儀套路和規定動作,各種安排顯得十分“高大上”,但也為領導人留有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習近平此行集中安排在了第一站西雅圖,直接面向美國各階層民眾。親近普通民眾,是此次訪美一大看點。

  港人為國家感到自豪

  香港《大公報》9月23日發表社評稱,今天人們已經不再相信任何單一國家、包括大國可以憑一己之力主宰世界,要更好解決中美之間存在的分歧與紛爭,推動中美關係繼續向前邁進,從而造福世界,人們已把更多的希望寄託到了中國的身上。這也是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之行廣受關注和重視的主要原因。中國元首訪美必將有利於兩國、必將有利於天下,似乎已成國際關係中的一個“信心定律”。

  文章指出,港人為國家如今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力感到自豪。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專機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的一剎那,港人在當時的黑白電視機前深感震撼而又心情複雜——既為中美關係大門打開而感到高興,也為當時國家的政治、經濟局面而感到憂慮。

  今天,港人在電視新聞中看到相似的一幕,心情和感受已完全不同。港人對“習奧會”更多關注的是國家出口貿易、人民幣匯率、股市波動等問題,以及習主席如何回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施壓,而關注背後,更多的則是理性分析和不失自信。

  以涉臺表態警告綠營

  在習主席抵達美國之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在華盛頓發表演講,主動提到臺海議題,並強調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島內有媒體解讀稱,美國時隔12年再度重提這樣的説法,意在警告綠營。

  臺灣《中國時報》9月23日解讀稱,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最早出現在2003年10月。近年來兩岸關係相對穩定,美國不再提“反對改變現狀”。《旺報》23日分析稱,蘇珊賴斯的這番話具有針對性,由於臺灣2016年“大選”中民進黨聲勢佔上風,因此把話挑明,希望臺灣不要製造問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趙建民也説,馬英九當局主政以來,美方從未説過“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這樣的話,此時重提,應該是害怕臺灣重演陳水扁時期對兩岸關係的挑釁,所以先公開重申美國的立場與底線。

  臺灣《新生報》9月23日的社論稱,大陸已將“九二共識”當作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之一,另一個是反對“臺獨”。如果習近平主席在與奧巴馬會面的過程中觸及“九二共識”,那麼是希望美國了解,如果未來臺灣的執政當局被認定違反“九二共識”,大陸將會有所反應和處理,同時希望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宣示,除了“九二共識”,不容國際社會以任何其他原則來干預兩岸關係的事務與發展。(記者 張 盼)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