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學者:大陸和臺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2015年09月02日 11:18:00來源:台灣網

  連戰8月30日下午乘機出發,前往北京參加將於9月3日舉行的抗戰閱兵典禮。香港《大公報》今日刊載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蘇虹的文章,針對島內出現的異議以及兩岸共同紀念抗戰勝利的重要意義發表看法。他指出,需要有一種世界維度和歷史高度的大氣度、大格局去看待歷史,共同努力撫平歷史造成的心理創傷,為民族復興凝聚起強大力量、開創出美好未來。

  文章摘編如下:

  8月30日下午,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乘機前往北京參加即將舉行的抗戰閱兵典禮。這本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不料卻在島內掀起軒然大波。其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1日接見連戰時所言,“大陸和臺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的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兩岸應該努力撫平歷史的創傷,共同為實現永續和平發展而奮鬥。

  連戰30日下午乘機出發,前往北京參加將於9月3日舉行的抗戰閱兵典禮。臺灣抗日英雄後代李友邦次子李力群直言,抗戰是兩岸共同經歷的事情,兩岸理所當然應當共同紀念這件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勝利日閱兵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中共從來就沒有否認過國民黨領導的中央政府為抗戰時期的國家代表這一事實。同時,當年浴血奮戰在抗日前線的國軍將士,中國政府和人民一直沒有忘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接見連戰時所講的,“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民族、階級、地域,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涌現出一大批氣壯山河的抗戰英雄。歷史將永遠銘記為抗日戰爭勝利英勇獻身的先烈們。”此次勝利日閱兵中,在參與閱兵的50個方(梯)隊中,國共兩黨老兵將共同乘坐敞篷車接受檢閱,正是對國軍將士在抗戰中所作貢獻的肯定。

  抗日戰爭的硝煙已經過去70年。今天,當我們回首往事,需要有一種世界維度和歷史高度的大氣度、大格局去看待歷史,共同努力撫平歷史造成的心理創傷,為民族復興凝聚起強大力量、開創出美好未來。因為,“國家強大、民族強盛,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生存、發展、尊嚴的保障。”(蘇虹 作者係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博士)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