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5淮安周”在臺北隆重開幕

2015年08月28日 10:20: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8月27日淮安訊 夏秋之交,碩果飄香;淮臺交流,再傳佳音。8月26日,“2015淮安周”在臺北圓山飯店隆重開幕。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兩岸企業家峰會秘書長陳瑞隆,工業總會監事會召集人、工信集團總裁潘俊榮,淮安市臺協會榮譽會長、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林伯實,市委書記姚曉東,市委常委、秘書長、漣水縣委書記肖本明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副市長竇立夫主持。

  一年一度的“淮安周”活動已成為淮臺兩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廣大臺商朋友了解淮安的重要窗口。姚曉東致辭充滿熱切期待與合作真情。他説,“淮安周”活動創辦以來,淮安堅持聚焦寶島、面向臺商、聯繫兩岸,在密切淮臺合作、服務台商發展、加強經貿往來、促進民間交流等方面,深耕細作,不斷開拓,産生了良好的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示範效應。活動一年比一年成功、一年比一年精彩,在海峽兩岸産生了較大影響,已成為連接淮臺兩地合作的一座金橋。離去年“淮安周”僅僅10個月時間,淮臺交流合作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呈現出“投資領域不斷拓寬、交流交往更加頻繁、合作平臺日漸多元”等新的亮點。姚曉東從歷史、今天和未來三個維度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淮安這座活力之城。歷史的淮安,楚風吳韻、流光溢彩,可以概括為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等顯著特點。今天的淮安,活力迸發、商機無限,步入了發展快車道,並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發展優勢,能夠為廣大客商來淮投資提供良好條件和廣闊空間。未來的淮安,熱潮涌動、前景廣闊,特別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省委、省政府打造沿運河城鎮軸,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戰略部署的不斷推進,淮安的發展空間將得到極大拓展,必將以包容天下之胸懷崛起于江淮大地。

  姚曉東説,無論是昨天,還是當下,抑或是明天,淮安都堅持把臺灣作為可以借助的高端資源之港,積極尋求與臺灣的經貿交流合作。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淮安已成為大陸繼深圳、東莞、昆山之後的第四大臺資集聚地,這為我市進一步加強對臺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家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即將開啟,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重要當口,淮安將再接再厲、繼往開來,繼續把深化淮臺交流合作作為事關發展全局的戰略,全力打造淮安臺資集聚高地“升級版”。

  就深化對臺交流合作,姚曉東表示,將圍繞國家級臺資企業産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建設,努力把淮安打造成為産業合作的先行區、政府服務的示範區、臺企轉型升級的實驗區、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的集聚區,重點將推出工業、服務業、農業、園區及智慧城市等淮臺五大共建計劃,堅持做到“四個一律”:能放寬的一律放寬、能支援的一律支援、能獎勵的一律獎勵、能提供的一律提供,讓我們攜起手來,搶抓機遇,共同努力,以更加豐富的合作成果為兩地民眾帶來更多福祉。

  蔣孝嚴對淮安代表團到臺灣舉辦“淮安周”表示熱烈歡迎,對淮安給予臺商朋友的悉心關照和大力支援表示感謝,並對淮安人民寄予良好祝福。他説,姚曉東先生就任淮安市委書記後,連續三年到臺灣開展淮安周活動,致力於淮安與臺灣的友好交流合作,把淮臺交流合作在務實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向前推進,令人非常感動和欽佩。當前,淮安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全力推動對臺交流合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感概地説,今天我們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樣,共同謀劃未來發展,這個良好關係來之不易,我們應該予以善加維護。他預祝“2015淮安周”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並熱切期盼越來越多的臺商與淮安攜手合作、實現共贏。

  許勝雄盛情稱讚我市優越的發展環境和高效的政府服務。他向與會臺灣嘉賓介紹説,淮安在打造臺資集聚高地過程中形成的101%服務品牌,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淮安也因此在臺灣電電公會的評比中連續四年位列臺商在大陸投資“極力推薦城市”,而且今年位次大幅度提高。這充分説明淮安真的是一塊投資熱土。良好的投資環境也一定會通過廣大臺商朋友的口耳相傳,得到更多臺商朋友的響應,吸引更多的臺商朋友落戶淮安。

  陳瑞隆説,淮安近年來的發展令人刮目相看。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淮安的經濟社會依然保持了快速發展,成果非常卓越,取得了令人羨慕的重大成功。今後,兩岸企業家峰會將著力於加強與淮安企業界的交流合作,向淮安敞開企業家資源,期待兩地企業家合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林伯實在開幕式上用在淮投資興業的生動實例,向大家介紹了淮安務實高效的政府服務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實聯化工還將繼續拓展市場領域,期待在淮安這塊熱土上取得更大成功。(台灣網、江蘇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