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90後”大學生西北“求學記”

2015年05月10日 09:2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坐著羊皮筏子,沿著黃河水流而下,看見百年鐵橋,對岸就是如畫的白塔山。”出生於1995年的楊景婷是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的大二學生,第一次來大陸,就選擇了遠在大陸西北的蘭州求學。

  楊景婷還有兩個“90後”同伴,即來自臺灣佛光大學的大三學生王文鬱和吳沛蕓。她們三個是西北師範大學招收的首批臺灣本科生,於今年2月開始在該校學習。

  “之所以選擇蘭州,是因為想看祖國的大西北,這裡有絲綢之路和敦煌,還有沙漠和草原。”楊景婷告訴記者,想像中的甘肅是偏遠、落後的,來了之後發現這裡也有林立的高樓大廈和便捷的交通,還有便宜的乾果和玫瑰、百合等原料,“臺灣這些幹花茶都靠進口,很貴。”

  專業是學前教育的楊景婷對於甘肅的教學也有自己的看法,“這邊講理論比較多,我們那邊經常會去附近幼兒園講故事、彈鋼琴。”五一假期時,她還去了同學的老家——甘肅靖遠縣農村,參加了大陸西北地區農村盛行的婚宴“流水席”,對此記憶,她表示很有趣,將會永生難忘。

  楊景婷拍了很多照片,準備回臺後和親友分享。“我相信他們也會很震驚,因為很多臺灣原住民,並不了解大陸,更沒有看過大西北的風光。”她説。

  對於專修歷史學的王文鬱和吳沛蕓來説,甘肅敦煌學和歷史文化最有吸引力。“這邊的歷史學很精很專、通過學習對於很多中華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家在臺灣新北市的王文鬱很喜歡絲綢之路文化,計劃下個月去敦煌看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

  “我們想重走絲綢之路,目前正在學習理論知識,包括《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敦煌學》”。王文鬱告訴記者,最喜歡蘭州的烤羊肉,但並不習慣吃蘭州牛肉麵,“和我們臺灣的拉麵區別很大,更喜歡喝蘭州甜醅子,像我們的小米酒。”

  利用課餘,她們去了甘肅天水武山縣泡溫泉,還爬了白塔山,在安寧仁壽山看了桃花節。“蘭州校園裏、街頭樹上都開滿了花,很美。”

  出生於1994年的吳沛蕓來甘之前,還遭到了家長的反對。“他們怕這裡條件不好,擔心我受苦”,説起這些,吳沛蕓有些想家,不過令她心生溫暖的是,西北師大的老師和同學都很關照他們,“還有個來自西藏的同學,給我們唱了藏歌,這裡的人很淳樸、熱情”,她説。

  接下來,來自臺灣的三個姑娘,還計劃一邊“求學”一邊領略大西北風光,計劃去甘南草原看拉卜楞寺,此外還有嘉峪關長城和張掖丹霞地貌。

  “我在臺灣的家人、朋友和同學,看了我們的照片、聽了我們的介紹,一定會來大陸西北求學或者遊玩的。”她們説,在甘肅求學的經歷,讓她們對甘肅這塊看似貧瘠卻深藏華夏文明的地方深深眷戀,“無論我們未來學成後,走到哪,都會向外界介紹甘肅美景、人文和美食”。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