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 兩岸明星屢屢中招

2015年03月25日 08:20: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百度

  2014年,大陸人因電話詐騙損失了107億元人民幣,其中80%贓款在臺灣被提取。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近日在兩會上,援引公安部數據做出上述表示。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説,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顯然,對處於地下狀態的詐騙犯很難有準確的統計,因而相關單位無法給出準確數據。然而,大陸多發的電話詐騙案件,不少由臺灣犯罪分子所為,是公認的現實。

  帶著廣東口音的“猜猜我是誰”、海南儋州的“機票改簽”等詐騙電話,許許多多人都接到過。陳偉才説,這一類是以大陸犯罪分子為主的地域性詐騙團夥所為,涉案金額少,易破案,易追贓。

  另一種以“法院傳票、資訊洩露、涉及洗錢”來恐嚇,並且使用改號軟體,將來電號碼改為政法機關,由臺灣的跨境電話詐騙犯罪集團實施的詐騙案,“危害最大、破案最難、追贓最難、群眾防範最難”。

  近日震驚網路的“婉君”被騙案,就是第二種電話詐騙的典型。上世紀90年代以《婉君》一劇走紅的臺灣藝人俞小凡,去年底在大陸拍戲時接到詐騙電話,對方自稱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名下賬戶涉及跨國詐騙案,必須監管其賬戶存款,要她將存款轉到指定賬戶,待清查賬戶資金流向後即歸還。俞小凡返臺後通過網路轉賬匯款6次,共匯出新台幣4000萬元,換算成人民幣約800萬元。

  消息一齣,網友紛紛感慨“婉君”太好騙。而不久之前,知名女影星湯唯、李若彤都被同類手法騙走了數十萬到百萬元人民幣不等。難道女明星特別容易受騙?

  實際情況是,一方面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財産狀況和個人資料容易被騙子獲知,形成精準詐騙;另一方面,這些騙局並不像事後報道的那麼簡單,往往會有多部電話多個詐騙犯相互配合分進合擊,逼真度相當高。

  用陳偉才的話説,這些騙子“都是經過專業培訓,像流水線一樣實施詐騙。只要電話接通,當事人就如一隻小羊羔被一群狼圍住一樣”。

  臺灣詐騙犯的“專業”還體現在取款過程中。在一起被騙3800多萬元的案件中,大陸公安部門偵查發現,為儘快將這筆鉅款取現,騙子購買了3607張銀行卡,涉及大陸17家銀行。因每張銀行卡境外取款每天限額1萬,為將騙款在凍結前快速取走,頭目雇傭5個洗錢轉賬團夥,歷時20小時瘋狂取款,涉及臺灣26家銀行,797台取款機。

  防範治理:看透騙局+兩岸聯手

  電話詐騙不是新事物,卻常以手法翻新取勝,臺灣詐騙犯在這方面的“創意”,算得上層出不窮。臺灣“警政署”刑事局今年1月破獲一個電話詐騙案,3年來有上千人受騙,騙得新台幣6000多萬元。以臺灣人林男為首的“山雞詐騙集團”,派女子隨機撥打臺灣被害人電話,以“猜猜我是誰”方式假冒為熟人談情説愛,經多次聊天后取得對方信任,再以“阿媽生病”、“欠公司錢”、“車禍”等理由,博取同情,榨取錢財。警方指出,部分參與案件的女犯還趁機兼做性交易。

  臺灣《旺報》近日報道,除了假綁架、中獎等手法,現在最新的手法就是“先給錢後扣款”。先用短信通知中獎,比如得獎20萬元(新台幣,下同)現金。接著電話詢問銀行戶頭,告知將匯獎金。10分鐘後手機又響,請查詢賬戶一下。受害者一查,銀行證實果然進了20萬元。但沒多久對方又來電話,通常是女子帶著哭腔説,由於疏忽忘了抵扣獎金的個人所得,20萬元的20%是4萬元,可否請您把4萬元所得匯回來?一般人認為反正白得16萬元,就退回4萬元。結果會發現,對方的20萬元是用其他銀行的支票匯的,當天入不了賬,對方退票,20萬元就沒了。

  不管採取什麼手法,電話詐騙採取的手段無非是恐嚇與利誘,只要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被無妄之災嚇倒,就不易受騙。但如今犯罪分子還會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女星李若彤就是遭遇電話詐騙後,打開一個假網站並插上U盾,銀行賬戶內的所有錢即被一卷而空。

  臺灣《中華日報》20日的社論説,電話詐騙是臺灣隱藏最深、為害最廣的犯罪行為,幾乎沒有一部家用電話、沒有一部行動電話沒有接過詐騙電話或簡訊,受害人不知凡幾,受騙金額多到難以統計。犯罪集團最近幾年來在臺灣行騙逐漸“敗市”後,移師東南亞或者中國大陸作案,真是臺灣之恥。兩岸應根據《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嚴打嚴緝電話詐騙集團,以洗刷恥辱。

  臺“警政署”刑事局表示,從2009年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簽署生效後,至今年2月28日,兩岸共同偵破重大跨境詐欺犯罪案件計56件,查獲5557人,其中臺籍嫌犯3344人、大陸籍嫌犯2162人、其他國籍51人。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