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福建打造“臺味”自貿區

2015年03月20日 12:53:00來源:深圳特區報

  近日,本報記者赴福州、廈門、平潭三地,了解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福建自貿區”)的建設進展。福建自貿區的設立,無疑有其頂層設計的推動,但也離不開這裡的地緣優勢和在閩臺合作方面多年積聚的力量帶來的“水到渠成”。而在記者接觸到的企業、商家甚至普通百姓看來,自貿區的設立必將閩臺拉得更近,在這裡,他們在“臺味”上做足文章!在這裡,他們看到了兩岸更緊密合作帶來的更光明的發展前景!

  在平潭,一位來自宜蘭的臺商就深有感觸地在記者的採訪本上寫道:“海峽兩岸一家親:宜蘭情,好山好水好人家;平潭美,宜居宜業興家園!”

  發揮對臺優勢成為最大特色

  福建和臺灣,依託一灣海峽相連相牽,兩地具有地緣相近、血緣相親、商緣相連的關係,這使得福建在對臺方面有著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加上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福建已積累了與臺灣在經濟上進一步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

  在我國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中應運而生的福建自貿區,範圍總面積118.04平方公里,包括福州、廈門、平潭等3個片區,以“一區三片”的格局鑲嵌在八閩大地,其總體戰略定位是打造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兩岸經濟合作的示範區、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福建省省長蘇樹林稱,福建自貿區將突出對臺優勢以及和“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結合,他説:“我們在自貿區的發展中會充分地注意、高度地關注臺資企業的需求,由他們的需求來引導試驗區的自主創新。”記者了解到,福建自貿區從申報之始,相關區域均在“對臺”上做文章:平潭綜合實驗區原本就是因臺而設,在探索兩岸全面融合上將先行先試;廈門則提出要在吸引臺資和對臺投資等方面加大制度創新;福州提出要以兩岸經貿合作為核心、發揮福州獨特的對臺優勢。

  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黃茂興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福建自貿區建設的最大特色應該就是對臺,這與福建的發展定位與優勢是相符的。只有堅持凸顯特色、差異化發展和創新發展之路,福建自貿區的正面效應才能得以最大程度顯現。”

  以制度創新為重點打造改革高地

  在今年初召開的福建省“兩會”上,“自貿區”成為了最熱門的關鍵詞,激發出福建在新一輪改革創新中的高漲熱情。在此之前,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親自挂帥的自貿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已在部署相關工作,尤權指出,對福建而言,要通過設立自貿試驗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營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實現政府管理經濟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長遠發展。他還強調,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不是爭優惠政策洼地,而是要設置改革的高地,要把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在制度創新上。

  這一思路,在福建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強調,報告將加快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等工作事項,列為2015年福建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的重要內容。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外經處處長林堅強認為,隨著自貿園區的獲批,福建或將迎來繼設立經濟特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對外改革開放的第三次浪潮。目前,福建省提出了“建設新福建”的目標措施,以自貿區建設推進各項事業改革創新、推進閩臺經濟融合發展,將成為引領“新福建”奮力前行的強大引擎。

  福建自貿區掛牌在即,聞風而動的投資者已加快了“搶灘”的步伐,據蘇樹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透露,福州、平潭和廈門三個片區裏面,已經有673家企業,779個項目,總投資88.4億美元,並有一批新的項目在申報。

  內外聯動三地經驗可輻射全省

  隨著福建自貿區建設的推進,福州、平潭和廈門等三大片區的發展藍圖初現,雖然對臺是福建自貿區的一個整體特色,但三大片區還是會差異化發展。從産業結構來講,福建自貿區各地特點不盡相同。其中,廈門的主攻方向是金融,平潭是服務貿易,福州是先進製造業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平臺、兩岸服務貿易合作和金融合作的示範區。福建省在完善全省總體方案的同時,也要求福州、廈門和平潭應立足自身産業基礎和發展方向,把握試驗重點,細化政策需求。這樣帶來的好處是,通過全省統一佈局,制定合理的戰略和産業合作政策,福建可以在多個方面、不同層次探索産業分工和合作路徑。

  三個片區要擔負區域範圍內先行者、探索者的角色,福建全省則將實施區內率先突破、區外積極跟進,這是福建自貿區未來不斷推進和深化的路線圖。尤權指出,自貿園區範圍不可能覆蓋全省,但自貿園區效應可以輻射到全省,形成區內區外聯動發展的局面。

  目前,福建自貿區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已經確定,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出任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福建省商務廳,因福建自貿區涵蓋廈門、福州、平潭三大片區,分散在不同的市,地區跨度大,由福建省層面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來統籌相關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整合和協調三個片區的發展。省級層面不設管委會,而福州、廈門、平潭三大片區則將設立管委會,以負責具體工作的落實。

  福建自貿區概況

  福建自貿區範圍總面積118.04平方公里,包括了福州片區、廈門和平潭片區。目前,福建自貿區籌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將於近期掛牌。

  福州片區

  (31.26平方公里)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2平方公里,含福州保稅區(已全區封關)和福州出口加工區。馬江-快安片區、長安片區、南臺島區、瑯岐區。福州保稅港區9.26平方公里,含A區、B區。

  平潭片區

  (43平方公里)

  港口經貿區塊16平方公里、高新技術産業區塊15平方公里、旅遊休閒區塊12平方公里。

  廈門片區(43.78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前者19.37平方公里,包含象嶼保稅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等,主要側重整合兩岸資源和服務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研發、金融服務等新興産業和高端服務業等;後者24.41平方公里,含廈門海滄保稅港區等區域,功能定位為現代臨港産業。

  改革效應

  臺商眼中宜居宜業新平潭

  到平潭,不論你是作為一個觀光的遊客,還是一名採訪的記者,都會被推薦到臺灣商品免稅市場去看看。這個去年6月份開業的市場,如今已成為平潭對臺經貿的一張閃亮“名片”。

  這個在一般人看來只是個商品交易的場所,在免稅市場招商部主任陳洪春的眼裏,意義卻遠遠不止如此。“臺灣商品免稅市場可以看做是平潭開放、開發的風向標,是平潭的縮影,它可以為平潭的發展在許多方面提供有價值的試驗樣本。”

  在市場內,來自臺灣的“東博貿易三優商行”的老闆娘潘蓮琴一會兒忙著接待購物的顧客,一會兒又忙著與臺灣廠商洽談代理的事宜,閒暇之際,她和記者聊起了在此投資及生活的感受。潘蓮琴來自臺灣宜蘭,看到平潭的發展機遇,她與丈夫決定在這裡投資開店,24歲的兒子現在也留在平潭幫忙。

  在潘蓮琴看來,免稅市場帶來的不僅是臺灣的商品,通過這個平臺,兩岸在文化、教育、技術、管理等多方面都可以更多地交流,平潭可以成為一個展示兩岸融合發展的地方。興之所至,潘蓮琴在記者的採訪本上還寫下這樣的語句:“海峽兩岸一家親:宜蘭情,好山好水好人家;平潭美,宜居宜業興家園。”

  記者了解到,這個市場開業半年多來,已有180多商家入駐,其中臺商超過半數,進場購物遊客超過16.2萬人次,商品品相達到1萬多種,累計銷售額逾6000萬元,銷售額月均增長80%。陳洪春介紹説,目前市場內外客商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開業前請都請不來的商家,現在主動希望進駐市場,“這裡的發展勢頭比大多數人預期的還要好!”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