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商太太“回不去的鄉愁”

2015年02月20日 09:4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蘇州2月17日電 題:臺商太太“回不去的鄉愁”

  作者 周建琳

  春節前夕,見到溫玉蘭的時候,她正在兒子的花藝店幫忙。

  “今年還是在蘇州過年噢!老公和兒子都在這裡。”坐在兒子的工作室裏喝著咖啡的溫玉蘭很“休閒”。

  “剛來蘇州的時候,很驚訝這座古城還保留得如此完美,感覺歷史在這裡定格。”隨意紮起的頭髮、挂在臉上的是那抹淡淡的親切笑容。

  溫玉蘭的先生周勳誼從事電子製造業。在上個世紀臺商的産業轉移過程中,他選擇了蘇州創業。

  “既然知道有一天必須放下一切,何不在最美好的時刻離開”。十多年後,再回首離開臺灣的那一刻,溫玉蘭覺得倣如昨日。

  “我在保險業得過很多獎,有六大箱的獎盃,那時候決定要來蘇州的時候,丟掉了獎盃,卻捨不得丟掉名片,這些名片都陪我走過那一段路,我覺得是蠻辛苦的。”2004年,溫玉蘭放棄在臺北的保險業務及豐厚年薪,來到了蘇州。

  一座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未知。

  “我來的時候入住蘇州的臺商越來越多。周邊時不時地總有臺商朋友在打聽——哪有合適的臺灣口味的餐飲店?那時候我想的很簡單,開個咖啡店就好了。”於是,“米特立”應運而生。這時,時間定格在2004年6月。

  為了那一份相遇而安的“家”的感覺,溫玉蘭真可謂是煞費苦心。做餐飲的首先從原料入手,在任何一家“米特立咖啡店”,其主要的食材都是從臺灣空運過來,調味品儘量不用工業産品,而從天然的食品中提取。

  正是在這樣的一再堅持下,“米特立”三個字的客戶影響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米特立咖啡店在蘇州曾花開三家。

  2007年,就在米特立咖啡店蘇州工業園區分店剛開的日子裏,溫玉蘭卻無暇顧及。2006年6月,溫玉蘭接任蘇州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婦聯會長。

  此後,她的時間都和一連串的愛心活動連在了一起。端午節,通過義賣粽子,把所得款項全部用於蘇州高新區的150戶貧困家庭;中秋節,45戶低保家庭收到月餅、大米和色拉油;重陽節,組織臺商太太向市紅十字會老年康復醫院贈送了烘乾機、送餐車、送水車等“重陽禮物”……

  “婦聯會長是責任,沒有任何報酬,但處在這個位置能做很多想做的善事,我很感恩有這個平臺,做這些事,人變得更開朗、更快樂。”溫玉蘭説。

  從臺商太太謝雨秀手中接過“會長”一職,再交到臺商太太陳蘋蘋手中,溫玉蘭覺得自己做得挺完美。

  咖啡店的現狀,溫玉蘭沒有多提。“現在我可是幫兒子打工。”望著眼見帥氣的兒子,溫玉蘭很有成就感。他剛來蘇州的時候還是個初三學生。

  “大兒子已經當爸爸了,現在是特別棒的法式大廚,過了年也來蘇州創業。”但溫玉蘭最愛顯擺的還是在臺灣當運動員的小兒子。

  小兒子于2005年2月從臺北來到蘇州,在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讀四年級,老師評價他“運動好、禮貌好”。他一到蘇州就進入校田徑隊,還代表學校參加乒乓球比賽。“他仍是學校幾個項目的紀錄保持者”,溫玉蘭透露,小兒子在臺灣退役後就來蘇州幫二哥打理花藝店。

  “今年在蘇州過完春節前三天,就回去臺灣看爸爸,老人家90高齡了。以前也來蘇州過年,住上一段日子。現在身體不如從前了。”溫玉蘭出生在臺灣花蓮,家中排行第二,父親是從祖國大陸到臺灣的國民黨老兵,母親是臺灣阿美族部落頭目的女兒。

  “時光都回不去了。”在溫玉蘭看來,十多年蘇州的生活習慣回臺灣都不好適應了,覺得已然是個陌生人了。

  站在窗口,旁邊的兒子周品安正在和員工討論春節裏酒店花藝軟裝的方案。

  “他爸爸現在很辛苦,電子製造業現在都面臨轉型升級,壓力太大了。”提起先生周勳誼時,溫玉蘭笑稱有點“心疼他。”(完)

[責任編輯:王偉]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