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媒:兩岸合作共創揉合東西文化的“華人品牌”

2015年02月15日 07:4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2日電 臺灣《旺報》12日刊文稱,過去臺灣生産型態主要以OEM及ODM為主,但近年來受到來自新興經濟體廉價勞動力等生産要素的挑戰,使得臺灣企業面臨了嚴峻的生存考驗。因此,發展國際品牌即成為臺灣企業的突圍策略。

  文章説,發展國際品牌是一場持久的整體戰,大陸企業享有龐大內需市場支撐,使其可以先在熟悉的在地市場練兵,再將成功經驗複製至全球市場,大幅降低發展國際品牌的不確定風險,但大陸企業注重規模經濟,生産模式較缺乏彈性;而臺灣雖受制于內需市場過小,不易將島內品牌經驗直接轉移到國際市場。

  但是,臺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上所累積的經驗,使得臺灣擁有客制化、彈性及技術精良的優勢。如同施振榮先生所言:臺灣發展品牌“再強也強不過最弱的一環”,如何補強缺口與整合能量,則成為臺灣發展國際品牌的關鍵課題。

  分析認為,為強化兩岸企業發展國際品牌的動能,臺灣應先選定特定産業,並規劃與大陸共同創立“華人國際品牌行銷公司”,透過共同標準、共同設計、資訊共用及協同行銷活動的機制設計,將大陸企業的在地通路優勢與臺灣的技術創新及國際化能量相互結合,共同打造一個“華人品牌”,使全球市場的消費者可以借由通過“華人品牌”的品牌傘,體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進而拉抬兩岸企業的國際能見度,提升品牌競爭力。

  對臺灣而言,透過兩岸合作創立“華人國際品牌行銷公司”的機制,打造兩岸共同擁有的“華人品牌”,不僅可使大陸成為臺灣發展國際品牌的實驗基地,更可將揉合東西文化而成的“獨特臺灣文化”,轉化為豐厚中華文化內涵的活水,發揮引領需求的功能。

  屆時,在“華人品牌”的大架構之下,兩岸品牌企業皆可受惠于“華人品牌”的外溢效果,為兩岸創造合作雙贏的示範性作用。(陳國暉)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