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春綻放海峽間——臺灣三姐妹大陸成長記

2015年01月17日 09:12:00來源:新華網

  説起在大陸學習、生活11年間帶來的影響,來自臺灣高雄的周思廷第一反應是打趣自己的妹妹:因為長年居住在遼寧瀋陽,16歲的小妹早已是一嘴東北口音,每次回鄉都會被誤認為大陸來的遊客。

  2004年,跟隨在大陸經商的父母,周思廷和大姐、小妹離開臺灣老家,分赴大陸幾所學校學習,三姐妹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中收穫了各自精彩的青春經歷。

  初到廈門時,周思廷只有11歲,鼓浪嶼、環島路、美麗的鳳凰花、濕漉漉的海風……廈門的一切都讓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2010年,她考入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我們和陸生都是一起上課、生活,交到了許多知心朋友,自己也慢慢適應了大陸的一些生活和處世方式,大陸和臺灣當然還是有很多差異,但我在兩地之間切換起來沒什麼困難。”

  與思廷不同,姐姐思魚來大陸時已經13歲,沒有經歷和大陸同學一起上課的緩衝期,直接轉學到東莞的臺商中學,身邊的同學基本都是臺商子弟。在思廷看來,姐姐的行為方式是“臺味十足”的:“姐姐通常都是扎一個高高的馬尾,大部分時間穿著短褲,我和妹妹思岑的打扮和她不一樣,姐姐大部分的朋友都是臺灣人,和大陸年輕人交往較少。”

  小妹思岑到大陸那年只有5歲。思廷説,媽媽一直希望妹妹能有一技之長,所以送妹妹從小學習舞蹈,現在思岑仍在瀋陽的一家芭蕾舞學校唸書。幾年時間,妹妹思岑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東北話,穿著打扮和大陸同學毫無區別。“有時候逢年過節,我們回臺灣,妹妹的口音會讓親戚覺得很奇怪。”思廷説。

  在大陸學習、生活的不同經歷,讓三姐妹的人生和職業選擇也變得不同。大姐思魚從鼓浪嶼音樂學院畢業以後,就一直兼職打工,生活得比較自由隨性。因為生活經歷的相似,思魚與一位在內地做生意的香港人相戀了,未來的打算是去香港發展。

  思廷從廈大畢業以後,在廈門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並找了一個廈門男朋友。“我和男朋友在思想觀念上還是有一點點不同,我比較想去外面看看,覺得走出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男朋友對背井離鄉會顧慮更多一些。”思廷説。

  小妹思岑目前還在東北學舞蹈,有一群大陸好朋友,對自己的臺生身份並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

  思廷説:“臺灣留給了我們三姐妹美好的童年,是我們終身難忘的故土,而在大陸的學習和生活,給我們的青春帶來了許多收穫和快樂,開闊了我們心胸和眼界。儘管未來選擇會有不同,但能夠快樂成長在海峽兩岸之間,這是我們姐妹和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最大幸福和共同期盼。”(劉娟)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