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代臺胞見證上海浦東“起飛”

2015年01月15日 13:2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為第三代臺胞,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林揚帆,他的家族奮鬥史恰應證了上海浦東的騰飛與轉型。

  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協五屆第四次會議正在此間舉行,2015年正值浦東開發開放25週年,浦東新區臺聯的林揚帆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三代臺胞與浦東的不解之緣。

  作為第一代臺胞,林揚帆的外公林裕章出生在日據時代的臺灣,來到大陸後成為華北軍政大學臺灣隊的一名學員,留在了上海。

  早期來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很多屬於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加工製造企業。林裕章晚年被返聘到浦東,利用當地充沛的勞動力資源,引進臺商資本技術,發展當時大陸急需的輕工業和紡織業。林揚帆介紹,當時浦東紡織業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恰好填補了大批返鄉知青帶來的就業缺口,客觀上解決了人口紅利過剩。

  浦東自1990年開發開放,正值林揚帆父母的“黃金時代”。因父親在外高橋保稅區工作,全家從浦西搬到了浦東。回憶童年時的浦東,林揚帆頗感慨“剛搬來的時候民生路還是條爛泥路,鄰居家還有菜園子,現在已經是黃金地段了”,他雙手比劃,哈哈一笑。

  從爛泥路到輝煌璀璨“夜上海”的一部分,林揚帆一家三代參與並見證著浦東的發展。從第一代的解決溫飽問題、第二代的基礎設施建設,直至今日浦東公佈數據稱,2014年浦東第三産業GDP佔比預計提高到67%,經濟結構向服務業轉型的趨勢十分明顯。

  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13日作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以“經濟平穩增長,結構繼續優化,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取代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對今天的浦東而言,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比增長速度更重要。

  浦東經過近25年的開發開放,市場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可供投資的土地逐漸稀少,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發展瓶頸。此時的臺商又將何去何從?

  臺盟浦東新區委員會主委李偉文認為,眼下的浦東,臺企能做的還有很多。他説,臺灣的文創産業高度發達,誠品書店進駐上海中心便是臺灣文創進軍浦東的一步。此外,在新農村建設、展會策劃、生態治理、航運發展等方面臺企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第三代臺胞,林揚帆投身於廣告業,成為了某大型廣告公司的一名高管。“浦東擁有很好的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金融、服貿等可持續發展的産業才更適合現在浦東、現在的上海”。

  他感慨這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什麼是最前沿的、什麼是將來會發展到的,這才是現在我們需要get(獲取)到的”。(完)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