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4兩岸關係大盤整:對臺“情、利、法”頂層設計

2014年12月26日 11:2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題:2014,兩岸關係“破”與“立”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2014年,微妙大盤整,給兩岸關係烙下了深深印記。一面是“立”,大陸加強了對臺“情、利、法”頂層設計;另一面是“破”,兩岸互動克服障礙,獲得標誌性的新突破。

  2014大陸對臺關鍵詞

  今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有與臺灣人士的四次重要會見,期間發表的涉臺講話,成為大陸對臺政策取向的索引,頗受外界關注。梳理可見,和平發展、反“臺獨”、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共圓中國夢,成為關鍵詞。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穩定,經得起風浪考驗。”和平發展,是習近平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的高頻詞。“和平發展”可謂是堅守的現階段兩岸關係大方向。

  ——“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反“臺獨”,也是習近平四次會見均有所強調。大陸方面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清醒的認識和將其掃清的意志可見一斑。

  ——“只要我們都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就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習近平闡釋“兩岸一家親”,希望兩岸民眾“心靈契合”,折射大陸方面在展示遏“臺獨”之硬的同時,也顯示對臺灣民眾的親近,“軟硬結合”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

  ——“中國夢與臺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共圓中國夢,這是將現階段兩岸關係納入整個國家的前途來考量,體現了大陸對臺的宏觀視野與進取心。

  “情、利、法”頂層設計

  從一年來的大陸對臺作為觀察,“情、利、法”有機結合的頂層設計躍然而出。

  動之以情,為兩岸關係加強精神基礎。兩岸關係要滲透人心,必要情感走近。境外華文媒體形容,習近平的涉臺講話充滿溫情、親和與善意。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曾説,習近平的論述體現了關心愛護臺灣同胞的真摯情感。習近平積極倡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始終將臺灣同胞作為一家人來看待。

  分之以利。這是為兩岸關係築牢物質“底座”。分享兩岸關係的“紅利”,給民眾實實在在的益處和便利,人們受惠其中,才能更與兩岸關係不可分離。這也是大陸方面念茲在茲的:只要是有利於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辦好,使廣大臺灣同胞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更多受益,讓我們所有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待之以法,則將兩岸關係引入規範化、法治化軌道。10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公佈,明確提出“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完善涉臺法律法規,依法規範和保障兩岸人民關係、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運用法律手段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兩岸關係盤整:雙重之“破”

  細心的人會發現,兩岸關係的這一年,是自2008年以來微妙盤整最為明顯的一年。不只有“情、利、法”頂層設計之“立”,也有雙重之“破”。

  一個“破”是新突破。2月,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訪問大陸;6月,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首訪台灣。大陸、臺灣雙方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實現互訪,這是1949年以來的第一次。

  輿論説,國臺辦與陸委會從“隔空狀態”到雙方負責人“坐下會面”,來之不易,彌足珍貴。這開啟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模式,必將引導兩岸關係出現新變局。

  另一個“破”是突破障礙。3月,臺灣島內爆發部分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運動,使得兩岸關係氛圍出現微妙變化。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立法機構久拖至今未能通過;島內一些黨派勢力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固有干擾沒有停止。

  新老問題疊加,怎麼辦?兩岸交流互動的事實做了回答:張志軍在反服貿運動後仍然兌現訪台承諾;兩岸海協海基兩會就貨物貿易協議等議題保持溝通磋商;民間重要交流平臺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如常舉行;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第四批試點城市開放……

  在突破障礙之時,大陸更為注意爭取臺灣民心。明顯的例子是,張志軍訪台,花費相當精力接觸社區居民、老人、青年學生、農漁民、少數民族等臺灣基層民眾。觀察認為,張志軍廣泛接觸臺灣各方人士,有助於大陸更全面把握臺灣社情民意,制定更貼近臺灣社會民眾需要的對臺政策措施。

  前瞻:兩岸互動的變與不變

  經歷了2014年的跌宕起伏,當臺海兩岸迎接2015年之際,外界懷著複雜的心情關注,在新的一年,兩岸互動將具有怎樣的前景?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對中新網記者分析,兩岸關係將呈現“四個不變”:一是和平發展的方向不變,二是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不變,三是兩岸關係發展涉及的領域不變,四是大陸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決心、意志、誠意不變。

  2014年末,國臺辦和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均作出表態,將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流合作。

  臺灣方面陸委會12月11日公佈最新“民眾對兩岸議題之看法”民調。調查顯示,67.4%受訪民眾認為,兩岸于11月北京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期間重申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進兩岸關係,有助兩岸和平穩定發展。

  另一方面,倪永傑分析説,兩岸關係將出現“四個變”:一是明年臺灣啟動2016年地區領導人選舉競爭,島內圍繞兩岸路線政策的交鋒更趨激烈;二是兩岸關係發展速度將有所放慢,不再像此前6年那樣快速;三是島內部分人對參與兩岸關係的動力有所削弱;四是兩岸關係發展品質有所提高,更注重基層,向臺灣中南部、中低階層、青年傾斜。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劉紅教授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認為明年兩岸關係恐怕還是有一個調整期的基本特徵,各種各樣的因素混雜在一起,造成複雜性。

  他同時指,明年兩岸交流實務方面的工作,經貿、人員、社會、文化的交流還會繼續發展,因為已經形成慣性,不可能停。(作者 官志雄 朱念 王詩堯)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