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三地潮語互通 “萌”“給力”等在港流行

2014年11月24日 07:4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2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2日報道説,在網路發達的時代下,兩岸三地的潮語逐漸互通,“草泥馬”、“機車”等內地及臺灣潮語,港人耳熟能詳;香港本土潮語“山寨”、“港女”亦攻陷對岸。

  “給力”使用率急升

  報道説,內地潮語方面,“給力”在香港的發展較平穩。原本在香港零曝光的“給力”,2010年登上以嚴肅著稱的《人民日報》頭版大字標題,觸發兩地熱議,同年在香港本地報刊突然曝光980次。

  2011年是“給力”發展的高峰期,獲不少政商名人、藝人引用,前特首曾蔭權亦于全國人大會議上以“給力”寄語香港發展,令“給力”曝光率急升逾3倍至4000多次,至今每年仍保持曝光過千次。

  同為港人熟悉的潮語“剩女”,早年常用來統稱達適婚年齡仍遲遲未婚的女性,是內地最紅潮語。自2006年起吸引香港媒體報道,後來不少團體陸續探討香港的“剩女”現象,前年更有以“剩女”為主題的電視節目出現,成為熱爆話題,曝光率急增至6400多次。隨著話題性漸退,至今年10月其出現次數已回落至1000多次。

  “萌”在港發展較突出

  報道稱,“萌”在港發展較突出。源自日語的“萌”,本指禦宅族極度迷戀動漫電玩的美少女角色,漸演變為形容女孩可愛,並成為潮語。

  最初香港大多是電玩的報道引用“萌”,每年其曝光率皆平穩增長。後來“萌”傳入內地,網民創造新的潮語“賣萌”去形容人裝可愛,亦成功打入香港,本地的娛樂、體育等報道經常引用“賣萌”,截至今年10月曝光率較2013年升近1倍,共出現3800多次。

  另外“囧”、“腦殘”,前者看似皺眉張口在苦惱嘆氣的公仔,多出現在香港娛樂、副刊等軟性報道;後者則多被體育報道用來專稱義大利足球員巴洛迪利,或有零星政評引用“腦殘”批評官員處事方法。這兩個潮語在港的曝光率飄忽不定,今年出現次數更分別驟跌至800多次及1200多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説,“囧”已失去新鮮感和趣味,且意思模糊,在香港口語和文字上的應用皆令人難以捉摸,“今年它的曝光率明顯驟跌,似乎正出現沒落的跡象。”相反“萌”的定位明顯,可組成各款潮語,例如“賣萌”、“萌爆”等,詞類較多元化,故出現次數按年直線上升。

  香港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學系副系主任謝家浩認為,網際網路發達,兩岸三地潮語互通已成大趨勢。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