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陸抗戰紀念館建臺灣廳 臺畫家挖出祖父槍彈捐獻

2014年11月14日 07:35:00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日前在北京盧溝橋抗戰紀念館舉辦了“紀念臺灣光復69週年座談會”。座談會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沈強介紹説,為更好地反映臺灣同胞抗日曆史,牢記抗日英烈先賢的豐功偉績,在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援下,大陸首個臺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專題展廳11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工建設,並於明年竣工並開放。

  沈強説,臺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專題展廳工程建築總規模為15100平方米,其中展陳區域6190平方米,藏品庫區2368平方米,其他則為公眾服務區等。沈強表示,120年前,甲午戰敗被迫割地賠款使得臺灣和澎湖列島被日本武力侵佔、殖民長達半個世紀。面對日本的侵略,臺灣同胞奮起抗敵;在中國人民全面抗日期間,臺灣抗日誌士再度與大陸同胞並肩抗戰。為更好地反映臺灣同胞抗日曆史,該館啟動臺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專題展廳建設工程。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圍繞臺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歷史和臺灣同胞抗日鬥爭史實專題展廳設立的意義進行了廣泛交流。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表示,抗戰館的全稱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人民50年抗擊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理應納入其中,建設專題展廳可以讓兩岸人民認識和了解這段歷史。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會長、臺灣抗日誌士丘逢甲的後人丘秀芷説,在日據時代許多歷史被歪曲,希望通過專題展廳“還原歷史的真相”。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史中,臺灣同胞沒有缺席。臺灣同胞的抗日史最早、鬥爭時間最長,條件極為艱苦、犧牲極為慘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建設專題展廳,是最好的紀念。”

  目前,臺灣展廳的展物籌集工作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宗遠介紹説,目前已徵集到1000多件展品,其中300多件是臺灣抗日誌士後代等捐贈給抗戰館的,包括臺灣義勇隊隊長李友邦之子李立群捐贈其父留下的所有檔案、抗日舉人李應辰用過的箱子等。屆時,90%以上展品將是首次對外展出。

  當天出席座談會的臺灣畫家楊炳輝曾在今年6月向抗戰館捐出了一批臺灣反侵略鬥爭的文物,其中包含其祖輩留下的槍支、彈藥等物品。楊炳輝説,那些槍支彈藥是我的祖父犧牲前埋在地底下的,他囑咐我們後代,日後抗擊殖民侵略,一定要挖出來用。這一埋就是五六十年,等我挖出它們的時候,已經都銹跡斑斑。將它們獻給抗戰館,于臺灣抗日鬥爭史實展覽中展出,希望兩岸更多的人民一起銘記這段歷史,不管是抗戰還是其他很多方面,兩岸始終是緊密相連的。(記者 吳亞明)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