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選舉走向娛樂化産業化

2014年09月18日 08:22: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選舉走向娛樂化産業化

  觀察臺灣社會,選舉是個不能忽視的視角。逢選舉,特別是“大選”,跟選舉有關的因素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事情好像只要能跟“選舉”扯上關聯,立刻就能點燃輿論興奮點。

  候選人使盡渾身解數奇招新招盡出,博版面、聚人氣、拉選票,招數有的新奇到匪夷所思。造勢現場有吃有喝勁歌熱舞,熱鬧好比嘉年華。為吸引選民,候選人賣萌、取綽號、問鬼神,還要比拼創意,推出各種跟選舉有關的産品,帽子、公仔、鑰匙圈、紀念筆、環保袋,應有盡有。甚至有臺灣學者認為,選舉是催生臺灣文創業的重要因素。

  臺灣選舉的特有味道

  年底“九合一”,連勝文代表國民黨競選臺北市長。9月14日晚,“情義相挺連勝文團結造勢大會”在臺北萬華的“楊聖廟”舉行。造勢晚會現場,有吃有喝有的玩。遊園會式的嘉年華呈現出臺灣選舉中的特有味道。

  選舉造勢現場,一定有美食的味道。連勝文造勢大會現場準備的是香味四溢的炒米粉、姜母鴨、豬血湯。不到晚上6時,排隊人流已經繞了兩彎。發送美食的志工媽媽説,發送超過2000碗。享用著美食,臺上還有歌舞表演,所唱的歌曲同樣“順應”地方民情。萬華地區多為閩南人,演唱歌曲自然也以閩南語歌曲為主。鄉親們邊吃邊喝邊看,候選人則在人群中穿梭,跟捧場的人們熱情握手、爭取選票。最後,候選人上臺宣講政見,帶領臺下民眾高喊“凍蒜”(當選),活動到達高潮也就此落幕。

  如果是競選市議員或是區里長,活動會更加“接地氣”。義剪、義診、抽獎、遊戲、點心、飲料……吸引所屬區域選民來造勢活動現場免費樂一下,被候選人認為是營造親民形象的不二法寶。

  造勢現場,除了候選人熱情招待,還時常有熱情攤販的加入,一邊賺錢,一邊表示支援。臺灣選舉的特有味道,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首推“民主香腸”。臺灣作家廖信忠曾經這樣寫道:(臺灣開放黨禁之前)在黨外人士的選舉造勢場子裏,總會有些賣烤香腸的小推車,他們大概都是一些基本上支援黨外運動的烤香腸小販,有時上面可能會放個擲骰子賭香腸的碗。 這種香腸攤在當時通稱為“民主香腸”。這是早年臺灣民主運動的一種特殊風貌。上世紀80年代許多美籍臺灣人回來參與街頭運動,回美國後最懷念的竟是路邊的“民主香腸”。

  為了吸引媒體的目光,造勢活動不斷推陳出新,從早年“民主香腸”到現在的美食加美女,臺灣的選舉造勢越來越像一場嘉年華會。“選舉”商機吸引越來越多業者加入,島內政治逐漸擺脫悲情,走向娛樂化、産業化。人潮與人氣再也不能簡單地畫上等號了。

  政治娛樂化娛樂政治化

  各參選人耍盡“創意”、挖空心思的招數,也給臺灣娛樂業不斷提供著素材。

  臺灣有一檔電視談話節目《全民亂講》,諧星們扮成政治人物,亦莊亦諧地模倣,還開放現場連線,讓民眾在電話中發泄不滿。每到選舉膠著之時,各候選人更是爭著上收視率高的娛樂節目,不談政見,或大爆情史,或插科打諢,只為娛樂大眾。還有政客間的爭吵爆料,抹黑吐口水,常常被媒體炒作包裝成離奇曲折連續劇。

  娛樂政治化、政治娛樂化,成為臺灣選舉中特殊的現象。近年來,政治娛樂化隨著參選人不斷翻新的招數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光是宣傳手冊、競選歌曲、正妹助選團,已經不能滿足候選人的胃口。打響名氣,他們甚至在名字上動起了腦筋,綽號千奇百怪,目的只有一個——讓網友在投票時能想起他們。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網路大數據,調查統計臺灣“六都”各候選人綽號,發現柯文哲綽號“柯P”(P為英文教授professor一詞的首字母)被網友提及比例遙遙領先其他候選人,3個多月以來,網友稱呼“柯P”次數達2萬多次,柯文哲認為綽號親切又好念,政見宣傳標題都以“柯P新政”發表。新北市長參選人遊錫堃的外號“遊錫方方土”不僅網友愛用,連記者在寫新聞稿時也常因為字型限制而使用“方方土”寫法。因此,遊錫堃近日順勢成立了“動感方方土樂團”,表示要讓政見和他的綽號一樣紅遍大街小巷。

  不問蒼生問鬼神

  臺灣選舉中的奇觀趣事還不止這些。近日,一則以擲筊方式定參選資格的新聞,讓島內媒體都大呼“史上頭一遭”。

  當同一陣營在同一選區出現多位角逐者,如何取捨?問民意啊!民調分勝負至少是極具操作性的一個方法。可是,民進黨卻選擇讓“神明”來決定。今年,民進黨在嘉義縣竹崎鄉長選情非常激烈,多次協調無效,人選難産。於是,9月15日,兩位參選人居然到真武廟以擲筊方式來決定。事實上,選擇吉日登記、看風水決定競選辦公室的位置,政治人物熱衷“問鬼神”也是臺灣選舉文化的一大特色。

  “銀彈選舉”一直被認為是臺灣選舉中的劣質文化。候選人要順利當選,就要有穩固且足夠數量的支援人群,有些人就開始在“買票”上想招。近年來,臺當局嚴查賄選,規定一次送30元新台幣以上者皆為行賄,並設立了900多部舉報、監聽電話,有些候選人卻仍然在琢磨更加隱蔽的賄選招數。送白菜、送棺材,都不新鮮,甚至還有候選人動用“黑道”,讓警方即使發現也很難找到有力證據。近日,臺媒報道,國民黨臺南市黨部舉辦反賄選法治研習,考核紀律委員會通過建議開除4名違紀參選黨員黨籍。國民黨再次宣示杜絕賄選決心。不過,有臺媒評論稱,如何打一個乾淨的“九合一”,仍然考驗藍綠陣營。

  “九合一”還沒開打,過招拆招已經眼花繚亂。選舉中的公關行銷、新鮮形式的確考驗候選人智慧,但是無論如何,關切民意和民生的政見才是吸引選民定勝負的關鍵。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