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綜述:魯臺經貿洽談會20年

2014年09月18日 07:48:00來源:濰坊日報

  上篇:千里之“橋”跨兩岸

  9月4日,第20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山東濰坊落下帷幕。本屆會議活動內容豐富,亮點突出,呈現出“層次高、模式新、效果實、範圍廣”四大特點,進一步推動了魯臺兩地的經貿文化交流。

  魯臺會這20年,對魯臺兩地經濟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第20屆魯臺會落下帷幕,這個承載了太多期待和寄託的節會,再次邁開了創新的腳步。對於魯臺兩地的人民來説,它不僅是一張靚麗名片,一筆寶貴財富,更是一種生活符號,一座跨越1300多公里的“橋”……

  魯臺經貿洽談會,簡稱“魯臺會”,創辦于1994年,是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臺灣各大行會參與協辦的兩岸共辦共用的對臺經貿文化交流盛會,至今已走過20個春秋,成為兩岸各界人士交流對話、凝聚共識的重要橋梁和政策發佈、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被國臺辦譽為“江北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對臺經貿文化交流盛會”。

  一年一度的魯臺會,為齊魯大地和寶島臺灣打開了一扇合作交流的“窗口”,架起了一座增進感情的“橋梁”。令人驚訝的是,從1994年首屆魯臺會舉辦至今,無論兩岸關係如何起伏變幻,這個“窗口”一開就是20年,從未間斷。

  20年,不是一個短時間,濰坊是如何20年不間斷完成這一“奇跡”的?一個全省對臺交流盛會,為什麼會落戶濰坊,而且一辦就是20年?在兩岸關係波折起伏的20年裏,魯臺會又是怎樣不斷發展的?這一切還要從1994年説起。

  謀篇起筆魯臺會—濰坊對臺工作從被動接待進入主動出擊新階段

  如果説歷史像一條長河,那麼,必然與偶然就像兩條支流,支流交匯處,總能泛起最美的浪花。

  1994年4月,全國對臺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積極主動、發揮優勢、互補互利、共同發展”的發展兩岸經濟關係總方針,大陸的對臺經濟政策進入了全新的階段。中國大陸,這個世界矚目的新興市場釋放出的強大磁場,吸引著包括臺灣在內的海外資金強勢涌入。

  然而,濰坊並不具備優勢。翻開全國地圖,從濰坊到臺灣,直線距離約1300公里,是臺灣海峽的10倍。再看山東半島,濰坊地處中心,當時萊州灣還沒有大港口,海運條件遠不如膠東地區。我們不禁再次提問:濰坊何以成為北方對臺交流的重地?魯臺會的大本營又為何總是青睞于濰坊?

  事在人為。隨著臺商紛紛搶灘“登陸”,大陸各地也張開懷抱,熱情迎接臺灣同胞的到來。此時,山東半島如全國一樣,正海綿吸水般積蓄著現代化建設的能量,而濰坊這座城市的對臺工作更是異軍突起,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濰坊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對臺交流合作,從1991年濰坊市委臺辦成立,一直到魯臺會召開之前的1993年,濰坊市利用臺資連續三年全省第一。當時,很多在濰坊創業的臺商經常利用企業開工、投産等時機,邀請一批臺商到濰坊考察,而濰坊市也需要一個推動對外開放合作的平臺,著眼於此,1994年,濰坊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經積極爭取省臺辦同意,一個全省性的對臺經貿文化交流活動應運而生,從此,濰坊與魯臺會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歷史總是在必然與偶然間,不停地相互選擇、相互嚙合,然後用最合理地方式,娓娓訴説著動人的故事。時間定格在1994年8月8日,濰坊國貿中心廣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兆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全國臺聯會會長張克輝,中國貿促會會長郭東坡,這一“超豪華”陣容聯袂出席,萬眾期待的經貿文化交流盛會開啟了征程。

  魯臺會的創辦,使濰坊對臺工作從被動接待臺胞,轉入依託節會平臺主動開展工作的新階段。此後,一年一度、會期3天的魯臺會走近了濰坊百姓,成為了濰坊人生活中的一種文化符號,始終沒有缺席。

  政商交流大平臺—“北方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對臺經貿盛會”

  魯臺會作為全省對臺工作的第一品牌,濰坊人民倍加珍惜,歷屆市委、市政府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説,魯臺會的舉辦史,見證了濰坊對臺工作的發展史,同時,也為山東省乃至全國對臺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20年來,魯臺會不斷升級發展,從第一屆的“超豪華”陣容,到日後歷屆的“群星璀璨”,兩岸各界的重量級人物密集蒞會,眾多行業工會、知名企業積極參與,魯臺會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2003年,魯臺會由省臺辦、濰坊市政府主辦,升格為山東省政府主辦,檔次和地位實現重大提升。2004年,魯臺會與風箏會首次分開舉辦,濰坊兩大節會品牌雙星閃耀、交相輝映。2007年,魯臺會升格為國臺辦和省政府聯合主辦,山東對臺工作擁有了國家級節會品牌。

  經貿洽談始終是魯臺會的核心職能,但經貿交流合作的側重點會隨著形勢的變化、産業的轉型,適時地做內容和形式上的調整,體現了靈活多變、與時俱進的時代特點。2009年,濰坊作為科技部“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城市,于第十五屆魯臺會期間舉辦了海峽兩岸LED半導體照明展覽會引起轟動,國家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參與主辦,臺灣聯電、億光、燦圓和大陸海爾、海信等兩岸知名企業參展參會,魯臺會向專業化邁出了可喜的一步。2010年,第十六屆魯臺會,臺灣首次以縣市為單位組團參會參展,時任中臺辦、國臺辦王毅親自出席會議,就海基、海協兩會簽署ECFA發表四點重要意見,作為ECFA簽署後的官方正式回應,標誌著魯臺會上升為國家級涉臺政策發佈平臺。

  魯臺會在島內知名度連年增加,到臺灣舉辦魯臺會的呼聲越來越高,為響應要求,魯臺會先後兩次移師寶島。其中,2011年,第十七屆魯臺會在臺灣舉辦,開創了大陸涉臺節會赴臺舉辦的先例,在島內産生了遠超預期的轟動效應,也從臺灣同胞的心理認同上鞏固了濰坊的東道主地位。兩年之後的2013年,魯臺會再次入島舉辦,臺灣各界不僅踴躍參會,更積極主動辦會。由於入臺辦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後,臺灣、濰坊輪流辦會的形式被固定了下來。  

  “魯臺經貿洽談會是北方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對臺經貿盛會”此評價出自2007年,時任國臺辦主任陳雲林為《魯臺會精彩回眸》所作的序。20年來,人員往來的高端化,是魯臺會一個顯著特點,很多兩岸重量級人物都在魯臺會場上留下足跡。

  2004年,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蕭萬長到訪:“魯臺會辦得這麼成功,令人感動。改善兩岸關係,應從經貿合作與交流做起,山東有這麼好的投資環境,臺灣的客商應該多到山東看看。”2006年,第十二屆魯臺會上,“臺商會長齊魯行”賺足了眼球,當時全國94個臺商協會會長幾乎全部到會,在全國引起很大轟動。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到會並在致辭中説:“本次魯臺經貿洽談會,為臺灣和山東工商企業界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相信通過魯臺會,一定能進一步推動魯臺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的發展。”2012年,第十八屆魯臺會。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任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到會並分別給予魯臺會“已經成為兩岸之間經貿互動最標準、最有時效、最有績效的一個洽談會”,“魯臺會不管風雲如何變換,始終持之以恒不改初衷,創造了一個奇跡”的高度評價。2013年在臺灣辦的魯臺會開幕式上,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三三企業交流會會長江丙坤給予魯臺會“已經成為山東跟臺灣交流的重要平臺,對促進魯臺合作作出許多貢獻”的高度肯定。剛剛落幕的第20屆魯臺會,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詹春柏分別出席並致辭。

  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濰坊市累計接待臺胞超過32萬人次,吳伯雄、蕭萬長、江丙坤、林豐正、蔣孝嚴、黃敏惠、詹春柏、郁慕明、林中森等臺灣知名人士和數百位工商界領軍人士先後來濰參訪;濰坊市歷年已有市廳級領導幹部112人次赴臺交流考察,形成了高層互動頻繁的對臺交流格局。

  廿年積澱展宏圖—“城市互動、文化融合、科教共用、産業合作”

  在濰坊這座城市的西北區域,齊魯臺灣城傲然挺立。2014年9月1日,在雄偉壯觀、現代化氣息濃厚的齊魯臺灣城,一股超強“颱風”席捲而來—第20屆魯臺會在濰坊颳起了新一輪“臺灣熱”。

  齊魯臺灣城總面積約9.61平方公里,是以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綜合性園區,為魯臺會永久舉辦會址。目前,已建成了魯臺會展中心、魯臺會議中心和奧體中心,並被國臺辦批准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以齊魯臺灣城為主要陣地,第20屆魯臺會突出“創新、務實、可持續”,著力打造魯臺間“城市互動、文化融合、科教共用、産業合作”的可持續發展平臺。本次展會以“兩岸一家親、魯臺共發展”為主題,為期4天,比往屆增加1天。期間,到海峽兩岸博覽會“掃貨”,已經成為濰坊人感受臺灣脈動和溫度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各路客商盆滿缽溢,濰坊遊客滿載而歸,交易合作碩果纍纍,山東與臺灣更加緊密相連。

  4天時間裏,魯臺會眾多臺灣客商帶著項目來濰坊尋找商機,海峽兩岸博覽會共吸引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浙江等地15.3萬人次到會,實現現場交易額8.9億元人民幣,簽訂意向交易額23.6億元人民幣;眾多參展臺灣客商通過展會找到産品代理商,其中,嘉義13家參展廠商找到19家産品代理商,紛紛預定下屆展會展位,展位預訂率達89.3%,客商回頭率95%以上。

  産業、文化、科技成為本屆魯臺會的重點,主題活動、展示展覽、考察對接、民眾交流四大板塊10余項活動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精彩紛呈的魯臺會:主題活動板塊,開幕式暨兩岸産業合作齊魯峰會、百名臺商濱海行、齊魯臺灣城兩岸共建懇談會,共謀魯臺攜手大計;展示展覽板塊,科技創新成果、健康服務産業暨高端食品、文化創意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展示展覽,帶廣大市民進入一個充滿健康、時尚、科技的大千世界;考察對接板塊,“藍黃”經濟區對接考察活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對接考察活動、中國食品谷合作對接會、文創合作對接考察活動、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研討會等活動,為兩岸企業家、科教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絕佳平臺;民眾交流板塊,兩岸休閒觀光農業暨鄉村旅遊對接考察活動、“中華情心連心”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活動等,讓民眾體驗到實實在在的孔孟情緣、魯臺情深。

  經貿洽談,談出協同發展新未來;人流如織,織就魯臺交流新天地。

  20年風雨無阻,魯臺會辦會層次和客商層次連年提升。本屆魯臺會,臺灣8個縣市、20多個行業協會、500多名參展商及知名藝術家共1000余人參加活動,盛況空前。

  20年再展宏圖,隨著兩岸在産業融合、園區建設、科技研發、人才交流、市場拓展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魯臺攜手齊發展的宏偉藍圖將更加令人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