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黃埔人呼籲兩岸攜手維護海疆祖權

2014年09月10日 09:18:00來源:人民網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致辭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致辭。(人民網記者 袁悅攝影)

民革中央副主席、著名抗日將領鄭洞國先生之孫鄭建邦致辭

  民革中央副主席、著名抗日將領鄭洞國先生之孫鄭建邦致辭。(人民網記者 袁悅攝影)

  第五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9月6日在香港舉行,與會的黃埔師生、黃埔後代及學者呼籲,兩岸應團結一心、共同對外,確保國家和民族不再分裂,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在發言中指出,抗日戰爭,不是哪一黨哪一派的勝利,它是國共兩黨的勝利,是黃埔精神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弘揚黃埔精神,要從捍衛祖權祖産入手。兩岸政見不同,但我們有一個最大公約數,就是同根同祖。兩岸黃埔傳人應該發揚“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黃埔精神,拋棄前嫌,共赴國難。

  羅援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在釣魚島和南沙維權行動中,兩岸軍人或海警人員可以聯合巡航,或者默契策應;二是兩岸可以經過協商,在海協會、海基會框架內分別設立“釣魚島事務辦事處”,負責釣魚島漁業作業、科學考察、經濟開發事務的管理和海難、空難事務的處理,對釣魚島實施實際管轄權;三是兩岸召開釣魚島和南海問題研討會,對外公佈我們中華民族對這些島礁擁有主權的歷史證據和法理依據;四是兩岸可以合資在南海共同開發;五是在兩岸軍隊協防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在黃埔同學會的框架內,進行一些務虛的探討等。

  羅援呼籲,兩岸黃埔傳人要為和平統一,維護祖權多做一些實際有用的事,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民革中央副主席、著名抗日將領鄭洞國先生之孫鄭建邦就傳承黃埔精神提出了三點看法:

  第一,黃埔精神所體現的忠貞、勇敢、堅毅、頑強的品格。不僅在近現代中國歷史上閃耀奪目的絢麗光彩,至今仍然是中華民族優秀文明的重要特徵。建議兩岸的黃埔前輩和後代們,積極宣傳黃埔軍校的光榮歷史,大力倡導黃埔精神,讓“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和“親愛精誠”的黃埔校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第二,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民族也為此付出慘重代價。建議將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作為明年第六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的主題,推動兩岸黃埔軍人和後代們站在民族和歷史的高度,面向民眾,面向世界,客觀、全面地回顧抗戰歷史,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最大限度凝聚民族共識和力量。

  第三,當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已經進入深化、鞏固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人民的福祉,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個歷史潮流是不可阻擋的。但是,鋻於臺灣特定的歷史和社會狀況,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化,兩岸關係還會不斷衍生出一些複雜因素,這需要兩岸有識之士以極大的耐心和包容心來對待和處理兩岸事務。作為獨具豐厚歷史積澱和政治優勢的兩岸黃埔軍人後代的代們,應當具備這樣寬闊的政治胸襟和深邃的歷史視野,永遠成為助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健康、積極的強大力量。建議兩岸的黃埔軍人和後代們團結一致,秉承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不僅要積極發聲,建言獻策,還要身體力行,多有作為,在注入加強兩岸愛國主義教育、強化中華民族情感,促進兩岸經濟互補、聯手應對國際經濟挑戰,推動兩岸開展政治性對話、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以及兩岸共提供保衛中華民族東海、南海海疆等問題上多開展一些實際工作,腳踏實地地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竭盡心力!

  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是由許歷農、聶力、胡葆琳等倡導舉辦的,旨在以黃埔精神為紐帶,團結兩岸同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首屆論壇于2010年在臺北舉行,此後論壇每年舉辦一次,第二、三、四屆論壇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舉行。論壇的舉辦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已經成為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巨大的兩岸民間交流平臺,在弘揚黃埔精神、促進兩岸交往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記者 袁悅)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