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陸飛航專家:惡劣天氣或是澎湖空難主因

2014年07月25日 08:52: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記者查文曄 趙博錢春弦)23日晚,臺灣復興航空從高雄飛往澎湖的GE222次航班緊急迫降時失事,造成48人罹難,10人受傷。大陸多位飛航專家2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初步判斷惡劣天氣可能是釀成此次澎湖空難的主要原因。

   事發現場天氣惡劣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總飛行師劉清貴表示,從目前已知的資訊來看,惡劣天氣是飛機失事的主要原因。23日傍晚,今年第十號颱風“麥德姆”剛剛過境,數據顯示澎湖當地風速、雨勢較大,加上飛機是夜間飛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干擾飛行員視線。

   氣象觀測資料顯示,事發時澎湖馬公機場處在颱風尾部的逆時針漩渦中,天氣是強雷雨,西南風8級。另據臺灣民航部門提供的資料,23日晚7時澎湖雖有雷雨,但馬公機場能見度達1600公尺,符合降落標準,但10分鐘後已降至800公尺。復興GE222班機執行進場程式時,在晚上7時6分兩度呼叫重飛,但隨後即失去聯絡,接著墜毀在機場外西溪村。

   風切變可能是“元兇”

   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推斷:惡劣天氣情況下發生低空風切變可能是航班失事的主要原因。航班很可能在復飛過程中遭遇風向和風速的突然變化,導致飛機失速,此時由於離地面已很近,飛機沒有時間和空間恢復正常飛行狀態,從而導致失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飛行員表示,應對風切變是飛行員的必練項目,但這種極端情況事發突然,容易讓飛行員措手不及。“風速突然改變,下降氣流瞬間增大,超過了飛機的爬升能力,導致飛機在拉起過程中墜地。”

   劉清貴介紹説,風切變會導致垂直運動的風速突然加速,産生猛烈的下降氣流,這種氣流持續時間很短,時速則高達200千米以上。氣流先是由空中垂直下衝逼近地面,然後呈輻射狀向水準方向散佈開來。

   “飛機一旦遭遇風切變,往往任其擺布而無法保持機體平衡,小型飛機尤甚。”他認為,飛機在著陸過程中本來就在不斷減速,遭遇猛烈氣流後更易瞬間失速,容易引發事故。

   破譯黑匣子有助揭曉謎底

   失事的臺灣復興航空ATR72-500型民用客機是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雙發螺旋槳式民航客機,機齡13年,正駕駛飛行經驗22年,總飛航時數逾2萬小時。

   對於有媒體猜測失事飛機型號老舊、塔臺與機長溝通不足導致空難,劉清貴表示在黑匣子數據被破譯前,不能貿然得出結論。“現在能執飛的飛機型號都通過了臺灣有關部門的檢測認定,是適航的。其爬升梯度應該能滿足飛航需要。”

   他介紹説,從民航規則來看,塔臺負責將天氣、地面等情況通知機長,至於是復飛、備降還是返航,決定權在機長。

   吳仁彪説,風切變具有時間短、範圍小、強度大等特點,以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很難進行準確預報。澎湖地區空難頻發的情況,也從側面説明局部天氣影響的可能性較大。至於是否涉及人為或機械因素,在破譯已尋獲的黑匣子後,應該會有最終答案。

   中國商飛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秋則認為,ATR72是渦輪螺旋槳飛機中比較成熟的機型。除非遇到特殊地理環境或極端天氣,在正常操作下,本身的安全性能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此次空難確由低空風切變導致,只能説是小概率事件。

   他表示,造成飛機失事往往有多重因素,有時甚至是想不到的原因。只有通過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的詳細調查,收集各方證據,才可能得知真正原因。

[責任編輯:李典典]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