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花蓮明義小學赴桂參訪 演繹民樂交流情誼

2014年05月26日 08:5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歡樂中國節》、《臺灣追想曲》、《喜相逢》、《臺灣民謠曲組——高山青》……24日晚,一曲曲動人的民樂曲在廣西藝術學院演播廳上演。演奏這些曲目的是臺灣花蓮明義小學民樂團的五十多個小學生。一曲終了,臺下爆發出的熱烈掌聲中還夾雜著陣陣歡呼和叫好聲。

  應廣西區委臺灣工作辦公室邀請,臺灣花蓮縣明義國小民樂團于5月22日來到廣西南寧,開始為期7天的參訪活動。24日晚舉辦的民樂音樂會也是中國—東盟音樂周活動的一部分。

  大部分樂團成員是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年齡在11至13歲之間,他們大都是第一次來廣西,“大開眼界”是他們的共同感受。

  三天來,明義小學民樂團一行參觀了南寧孔廟、廣西民族博物館和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廣西科技館等。最令民樂團會長吳木松印象深刻的是民族博物館,“在那裏看到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建築、服飾,還看到了銅鼓。”

  25日起,花蓮明義國小民樂團一行前往桂林,繼續參訪。

  今年11歲的張採葳上五年級,她已經學了兩年大提琴,在樂團裏,她擔任大提琴手。參觀完科技館,張採葳興奮地説,南寧是個繁華的城市,等回花蓮後,一定要把在廣西的見聞説給朋友們聽。

  六年級的林思彤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她説:“在廣西已經認識了新朋友,有機會還要來廣西交流。”

  葉甜慈是樂團裏唯一來過大陸兩次的孩子。兩年前,還在上四年級的她應邀來到廣西參加交流活動。今年13歲的葉甜慈已經學了八年二胡。回想起兩年前,她忍不住感慨:“南寧的變化真大。”

  民樂團領團慕靜玲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參加演出的小朋友,70%以上沒有離開過臺灣,可能他們的思想裏,大陸就是電視裏描述的那樣。他們是下一代的生力軍,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讓兩岸的小朋友能夠早一點認識彼此,更好地互動,這是未來的趨勢。

  為了這次演出,樂團幾乎每天晚上都要練到八九點。“他們都是自願參與,家長也全力配合,五點半放學,短短一小時的吃飯休息之後,他們就開始練習獨奏和合奏。”慕靜玲説,這次參訪時間還是太緊了,她希望今後有更多這樣的交流。

  據廣西臺辦聯絡處處長黃文勝介紹,此次明義民樂團參訪廣西,是廣西與臺灣花蓮縣兩地學生民樂首次深度交流,提升對中華民族傳統民樂的共同認識,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通過交流,彼此加深友誼,增進了解,累積互信,進一步深化和鞏固廣西與花蓮的交流成果。

  2013年4月,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彭清華率團訪台時宣佈,廣西將持續3年實施“百千萬”計劃,包括每年免費為100名花蓮人士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技能培訓;每年邀請1000名花蓮人士到廣西參觀、考察和訪問;每年組織10000名廣西民眾和各界人士到花蓮觀光旅遊。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