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報:兩岸安全合作應覆蓋東海南海

2014年03月07日 09:02:00來源:新華網

  臺灣《中國時報》3月5日發表題為《兩岸非傳統安全合作 延伸東海南海》的文章,作者為臺灣中華科大副校長李英明。文章稱,剛剛舉行的兩岸兩會第十次會談,簽署氣象及地震監測合作兩個協議,未來可望觸及環保、空污與避免重復課稅等範圍。兩岸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與完善,為兩岸間的安全環境的建構,逐步鋪設必要的軟墊與軟結構,從而也為兩岸的和平穩定奠定軟(柔)安全的基礎。

  文章認為,兩岸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其實不必要只局限在臺海兩岸,而應擴大到能覆蓋東海及南海領域,甚至可以簽署兩岸在這兩區域的非傳統安全合作框架協議,並進一步以此協議為杠桿,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將兩岸在東海南海的非傳統安全合作,發展成區域的非傳統安全合作,促進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讓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與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連接起來。

  文章稱,兩岸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樹立了實踐合作安全的新典範,讓兩岸的和平穩定與新安全觀的落實相結合,如果兩岸可以將合作效應從兩岸擴大到區域,那麼將有助於區域的合作安全的發展落實,從而使得東海及南海兩區域的許多爭端(特別是主權爭端)獲得緩解或解決。

  不過,要擴大兩岸非傳統安全的合作效應,必須通過提升兩岸經合會的角色功能,才能獲得實現。而在提升兩岸經合會的角色功能的同時,必須將兩岸擴大非傳統安全合作與《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連接起來,讓ECFA的效應能夠從兩岸向區域擴散。長期以來,不管是傳統安全或非傳統安全的合作,在區域及世界的範圍進行時,都是由歐美主導制定規則;而今兩岸在非傳統安全的合作,既借鏡既有規則,也考慮兩岸特色,兩岸可以將此經驗模式,往區域推廣,發展出兼具國際規則及區域特色的區域安全合作的模式,而這種模式是以兩岸的經驗模式為杠桿和底層的模式。

  文章稱,兩岸在落實ECFA框架協議後,實現一定程度的經濟整合,兩岸如果能以此為基礎,將兩岸經濟整合效應往區域及世界範圍擴散,兩岸才能共同參與區域及世界範圍內的經濟整合的規則制定。當然,這並不是主張兩岸可以不參與或融入歐美主導的經濟整合,不管《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組織(RCEP),兩岸(特別是臺灣當局)都應努力設法參與,但與此同時,兩岸應善用並擴大ECFA效應,共同凸顯兩岸在區域及世界經濟的自主性、主導性及導引性。

  文章認為,要落實大陸游客來臺轉机,讓兩岸成為區域轉運中心,才能真正打通兩岸導引區域及世界經濟整合的“任督二脈”,讓區域及世界的經濟力量願意參與融入兩岸共同締造的經濟整合中。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