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張王會”的里程碑意義

2014年02月17日 08:51:00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2月17日 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潘錫堂(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臺灣陸委會負責人王郁琦日前在南京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舉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會議”,創下65年來兩岸雙方官員首度面對面會談的歷史紀錄,因此深受海內外高度關注。從結果來看,秉持“對等、尊嚴”原則的第一次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會談,雙方不僅在建立聯繫溝通機制上達成共識,俾利兩岸常態良性互動;藉著再次互稱官銜,更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向新的里程碑。

  首先,就兩岸關係發展而言,從“張王會”創下陸委會負責人訪問大陸的首例,使兩岸部長級官員在互稱官銜下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談得以實現,顯示兩岸目前已能務實面對政治現況,有助於雙方累積互信,消除政治歧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談雖未簽署任何文件,但象徵意義以及實質意義均往前邁進一大步。王郁琦此行前後兩次舉辦“張王會”,其內容安排透露出兩岸關係的微妙之處。在屬於正式會談性質的“南京張王會”中,陸委會、國臺辦按照商定之議程進行,雙方中規中矩地達成建設性共識。在屬於輕鬆茶敘性質的“上海張王會”中,對於“習馬會”話題,雙方則各自表述,不乏相互試探意味。由此可見,兩岸在“對等、互惠”原則之下進行了“張王會”,其最重大意義在於開啟兩岸制度化的溝通管道,未來兩岸循此管道,當可讓兩岸關係更加穩定發展。

  其次,以“張王會”內容來看,雙方除了同意建置聯繫溝通機制,針對兩岸交流互動衍生之重大議題,務實協調處理外,並就雙方提出的多個議題,進行深入的意見交換與溝通。儘管多數議題僅及意見交換未有具體結論,卻有助對彼此立場的了解;雙方對相關議題也都釋出願意正向思考的善意。因此未來兩岸事務性議題的處理,除了將持續借重兩會協商的功能外,還多了一個直接溝通的管道,兩岸人民的利益亦可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此外,從兩岸談判目的看,雙方都取得重要發展進程。對陸委會而言,敲定雙方“聯繫溝通機制”,就等同確立兩岸對等談判重要基礎;對國臺辦來説,張志軍適時登臺訪問,將是中共對臺工作的歷史性躍進。

  另從雙方在會談過程操作看,“張王會”的對話平臺,雖然仍無法完全確立其功能與作用,但兩岸全新政治發展形勢,對開展後續政治對話,甚至由官方團隊直接開展政治對話或協商,應指日可待。

  王郁琦已結束歷史性的大陸訪問行程,以目前環境與條件而言,有關“習馬會”的稱謂、地點、形式、內容、目的等層面,雙方仍然處於摸索階段,驟然實現有其窒礙難行之處,唯賴兩岸逐步累積互信多方溝通,才能創造有利於會面的形勢。“張王會”落幕時張志軍留下了餘音繞梁的一句話。他説:“要破解(兩岸)一些難題的話,我們必須要有一點想像力;不僅是這樣的會見(張王會),對兩岸未來的發展,也應有更大的想像力。”由於他話中帶到“不僅是張王會”,因而此語被解讀為是對“未來的習馬會”應有更大的想像力。但即使不作此解,這句話應是説:兩岸現在的想像力不夠,面對未來“應有更大的想像力”。

  在“張王會”之後,“想像力”成為推動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熱門關鍵詞。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必鬚髮揮想像力跳脫既有思維與架構。兩岸互信非一蹴可幾,唯有秉持循序漸進原則,在逐次對話溝通中尋求共識,方能水到渠成地成就“習馬會”的歷史偉業。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