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學者上海共倡政治接觸:先“搭框架”再“填空”

2013年11月03日 09:3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岸學者上海共倡政治接觸:先“搭框架”再“填空”

  2日“兩岸關係的新發展與周邊安全”學術研討會開幕。包括國臺辦原副主任、浙江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王在希,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謝鬱,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臺灣國策研究基金會金融組召集人林建甫,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等重量級學者在內的

  中新網上海11月2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國臺辦原副主任、浙江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王在希2日在上海表示,過去的五年,兩岸關係出現歷史性轉折和突破性進展。兩岸的經濟協議為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正常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倡導兩岸達成政治協議,先搭建“框架”,再“填空”。

  對此,臺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亦指出,由於兩岸交流日益密切,衍生問題越來越複雜,如果雙方依然沒有政治接觸,許多問題在尋求解決上就很不及時,甚至是無法解決,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而言,極為不利。他説,創造政治接觸,直面問題,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步驟。

  不過,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專家嚴安林的觀點則認為,兩岸政治關係尚處於“競合”階段,且“競爭”面向大於“合作”面向。

  2日“兩岸關係的新發展與周邊安全”學術研討會開幕。包括國臺辦原副主任、浙江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王在希,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謝鬱,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臺灣國策研究基金會金融組召集人林建甫,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等重量級學者在內的70余位兩岸學者出席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主辦。

  研討會上,在“兩岸關係的新發展與周邊安全”的框架下,專家們分四個主題展開討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態勢”、“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區域經貿關係的整合”、“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大國關係的調整”和“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周邊關係的調整”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范軍表示,這次學術研討會的關鍵詞包括:即,兩岸關係的新發展和周邊安全。他指出,“周邊”是一個重大課題,如何準確把握國際局勢動向,將世界的發展和兩岸的發展聯繫起來,需要兩岸共同研討,以為中華民族發展爭取良好的外部環境。范軍説,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兩岸人民的共同參與。

  王在希説,進入21世紀,亞太地區力量對比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海峽兩岸都面臨難得而重要的歷史機遇。他認為,兩岸應該抓住機遇,拋棄過去恩怨,攜手一致對外,共同捍衛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問題,研討會期間,兩岸專家就在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係”、中日領土爭端問題凸顯、南中國海境況複雜化、臺灣洽談TPP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發展兩岸政治互信和經貿交流,兩岸如何應對亞太區域整合以及中國周邊安全變化等進行探討。

  關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特點、新態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專家嚴安林指出,兩岸之間力量對比“陸大臺小”“陸升臺降”趨勢高下立判,且這樣的趨勢將長期持續。同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這位學者認為,臺灣經濟與大陸經濟已經産生高度依賴關係,其中,臺灣依賴大陸經濟更甚,兩岸經濟已進入“融合”階段,社會關係尚處於“磨合”階段。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