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黃肇松:構建全球“華文文化網路平臺”正當其時

2013年10月27日 10:59:00來源:中新社

  甫在大陸出席第13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的臺灣《中國時報》原總編輯、社長、集團總經理、原中央社董事長、現任世新大學講助教授黃肇松在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經過近二十年來兩岸及香港、澳門四地媒體高階負責人及各階層新聞工作者的頻繁交往,增進了解,兩岸四地應已奠定在“適當時機”,在“某些方面”全面合作的基礎。

  他認為,“適當時機”就是現在、當下。“某些方面”就是構建全球性“華文文化網路平臺”。

  黃肇松指出,網路媒體革命時代的來臨,為兩岸及香港、澳門四地的媒體合作推動文化及文化産業提供了一個更現實可行的操作空間,這個新的合作空間的出現,要將它放在一個全球化的視野中來考量,這也是網路時代的特性,即全球化。

  他提出,合作的方向,可考慮兩岸四地共同合作建立一個屬於全球華人社群的“華文文化網路平臺”。

  這一平臺建構的思考方向,黃肇松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增加兩岸四地新聞從業人員的共識;第二是建立一個兩岸四地均可接受的“華文文化平臺”;第三是資金的整合由民間主導;第四是人員必須是集中兩岸四地的媒體從業人員,以各自的在地觀點來對此一全球性華文文化平臺予以整合。

  如果此一平臺的建構能夠落實,黃肇松建議,除了強化日常文化新聞的報道和論述,關切兩岸四地及全球各地華文、華語文化工作者現況之外,還應與所有這些媒體推動的文化産業相結合。可努力的方向包括:

  一、拓展全球華文媒體合作的觸媒——中文産業。

  黃肇松指出,當今,全球中文教學的年産值,保守估計超過10億美元,這正是全球華文媒體,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的強項,也是兩岸四地華文媒體合作的最佳觸媒。如何推動,值得在建構全球華文文化網路平臺時深刻思考。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把中文當成是文化産業。

  二、發展兩岸四地媒體的共同資産——文化創意産業。

  什麼是當下兩岸四地媒體合作的共同資産?黃肇松認為,答案應該是:文化創意産業。該産業值得以龐大的華文媒體力量合作開發共創商機,更可藉此充實中華文化內涵。

  黃肇松指出,英國在20年前,文化創意産業年産值不到10億美元,現在年産值已超過400億美元,英國媒體的宣介扮演了重要角色。放眼望去,與中華文化及華人生活相關的文化創意産業,正等著兩岸四地媒體攜手合作推動,相信這也是兩岸四地未來最重要的産業,是華文文化網路平臺可以大施拳腳之處。

  三、把保障智慧産權作為構建全球華文文化網路平臺的當務之急。

  黃肇松指出,文創的核心在於創意,而創意需各類人才焦思苦慮長期努力才會有結果。如其結果的智慧産權保障不足,甚至得不到保障,後續的文創也就難以為繼,因此保障智慧産權的重要性、急迫性不言而喻。(完)

[責任編輯:劉瑩]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