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一家人共圓中國夢 先行先試福建正在努力

2013年06月27日 10:12:00來源:人民日報

兩岸一家人共圓中國夢先行先試福建正在努力

  每年的海峽論壇,都會有精彩演出,圖為“中華情海峽緣”大型綜藝晚會一景。資料圖片

  (原標題:兩岸一家人共圓中國夢——寫在第五屆海峽論壇落幕之際)

  6月22日,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以“聚焦親情、共圓夢想”為主議題的第五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圓滿落幕。

  已連續舉辦了五屆的海峽論壇是兩岸民間最大的交流活動,被稱為兩岸基層民眾的嘉年華。其間,兩岸鄉親親眼目睹、親自體驗、親身感受兩岸關係前行的點點滴滴。在很多場合,都可聽到“我們都是一家人”、“兩岸本一家”這些質樸的話語。親如一家的情分,延續血脈,根植民間,滲透到每一位同胞心間。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評論説,“兩岸一家人,共圓中國夢”已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主題。

  兩岸一家親的尋根之旅

  臺灣基隆大岞村的村長張細山在本屆論壇大會發言中説:“我今年快要80歲,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祖先是從大陸來的。我是泉州人,我是惠安人,我是大岞人,我們都是一家人!” 簡單的話語印證著兩岸間割捨不斷的同胞情誼,引發兩岸中國人的共鳴。

  從海峽東岸的大岞村而來,張細山回到了海峽西岸的福建惠安縣大岞村。據悉,臺灣有400多個村落城鎮與福建村鎮同名。海峽論壇上的閩臺“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將兩岸基層民眾的心貼得更加緊密。閩臺兩地100多姓氏500多部共3000冊的族譜展,海峽客家風情節,也讓很多人感受了兩岸的血脈親緣。兩岸在信仰方面也是共通的,像媽祖文化活動周、鄭成功文化節、陳靖姑文化節等也都吸引了兩岸信眾共襄盛舉。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教授連心豪在本屆致公懇談會上講述了“兩岸同根,閩臺一家”的情緣,他列舉臺灣大部分政要與知名人士,國民黨的連戰、吳伯雄、蕭萬長、江丙坤、王金平、林豐正、曾永權;民進黨的陳水扁、呂秀蓮、許信良、蔡英文、遊錫堃、謝長廷、陳菊……都可以從譜碟中查詢到他們在福建的祖地和血緣。“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都是炎黃子孫。我們有相同的血緣,我們有共同的文化。”參加本屆海峽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説。文化交流讓兩岸“心連心”,讓兩岸同胞找到同一個家的感覺。

  派發惠民禮包的歡樂聚會

  在本屆海峽論壇上,大陸方面密集出臺了31項對臺惠民新政,內容涉及兩岸人員往來、赴臺旅遊、就業、基層調解、文化交流、版權交易、兩岸直航、臺企融資等多個領域。臺灣媒體對此高度評價,讚為“惠臺支票,堪稱無所不包”、“兩岸交流利多大爆發”。另有臺媒評論,“大陸對臺的政策方針比過往更加著重人員往來和文化思想的互動交流。”

  民生,從來都是海峽論壇的應有之義。5年來,每一屆海峽論壇,都是一次派發惠民大禮包的歡樂聚會。

  2009年,首屆論壇發佈8項惠臺新政,意味著陸資入島將取得實際進展、更多的臺灣産品可以進入大陸市場、臺企將得以分享大陸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利好、大陸游客將給臺灣帶來近1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2010年,ECFA黃金元年,臺灣各界都深感兩岸交流影響之重。第二屆海峽論壇上,大陸出臺了包括鼓勵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簡化審批手續、幫助融資貸款等方面改進服務的政策,在擴大農産品採購和赴臺旅遊、擴大就業、考證辦證、技能鑒定、方便就醫、支援置産、便捷往來等方面創造條件。

  2011年,第三屆論壇公佈的惠臺措施更多,旅遊、航空、入出境、海西和平潭規劃等諸多方面都有涉及;這一年,赴臺個人遊開放,臺灣夜生活的活色生香被拉到了廈門人的家門口。

  2012年,第四屆論壇又發佈8個對臺惠民新舉措,涵蓋臺胞在大陸就業和大陸居民赴臺遊、便利臺胞來往大陸、進口臺灣大米以及促進兩岸教育、科技合作等。

  5年來,海峽論壇“坐而論道”取得的共識催生了一系列惠及兩岸民眾的政策和措施,為兩岸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而這些舉措的迅速落實兌現,也讓臺灣民眾覺得“大陸説到做到,令人佩服,很願意參加這樣一個活動”。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之所以能夠越走越寬廣,是因為這條道路有效增進了兩岸同胞福祉,得到越來越多兩岸同胞的認同、支援和參與。

  兩岸合作閩臺先行的試驗田

  “80%的臺灣人是福建遷過去的,所以福建和臺灣的關係非常密切,切都切不斷。要實現兩岸和平發展,應先把福建和臺灣做好。”林豐正的話在兩岸同胞間産生強烈的共鳴。

  作為海峽論壇的主辦地,作為大部分臺灣民眾的祖籍地,作為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發源地,福建在對臺交流中的獨特優勢不言而喻。

  5年來,每一屆海峽論壇的惠臺政策發佈,都圍繞閩臺兩地的各項交流展開。而福建也不負眾望,與臺灣的經貿交流合作捷報頻傳:首個海峽兩岸合資産業投資基金在閩設立運營,目標規模200億元;廈門至金門海底直達光纜項目建成投用,福州長樂至臺灣淡水海峽光纜1號工程竣工,開啟兩岸“通信直航”新時代;首個海峽電子商務産業基地率先開建,海峽股權交易所、海峽證券公司等項目正加快建設;率先零關稅進口臺灣水果和採購臺灣農産品;率先入島舉辦商務展會和實現赴臺投資;率先開放事業單位錄用臺胞和企事業單位招聘臺灣專才……

  福建先行先試,在閩臺雙向投資方面成績突出,截至2012年12月,福建經商務部核準在臺灣地區設立的企業和分支機構共35家(18家企業,17家機構),福建企業協議投資額1.63億美元,居大陸首位。與此同時,福建積極鼓勵臺灣金融機構來閩投資,目前臺商已是福建第二大投資夥伴,在閩臺商有3800多家,投資項目超過9000多項,投資總額也超過100億美元之多。

  閩臺農業合作方面,逐步朝整體配套方向發展,産生了良好的産業聚集效應。臺資農業項目數和利用臺資額繼續位居全國第一,閩臺農産品貿易迅速增長,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成效也非常明顯。目前大陸共有29家臺灣農民創業園,其中福建有6家,是最多的省份,這些創業園已成為産業特色明顯、典型示範突出的兩岸農業合作最重要的平臺。

  金融合作方面,福建率先開展對臺金融業務,金融機構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如富邦銀行成功參股,廈門銀行成為大陸首家臺資銀行;廈門銀行獲准開展人民幣與新台幣雙向兌換等。此外,福建積極建設兩岸金融中心,引進金融項目147個,總投資500億元人民幣。

  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福建正在努力。(本報記者 蔣升陽)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