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第一代眷村人黃祖申 70高齡成都求學

2013年04月16日 14:2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生在大陸,長在臺灣,生活在美國,生意做在全世界。”臺灣第一代眷村人黃祖申感慨道,自己的根還在大陸。

  16日,在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一間教室裏,課堂上老師講著歷史哲學,在一群年輕學子中,戴著金邊眼鏡的黃祖申顯得格外突出,手中的筆還不時地記著筆記。這位70歲的學生認真地聽著課程,而授課的老師才64歲。

  如今,這位古來稀的老人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成都,攻讀四川大學歷史專業博士學位,成為該校目前年齡最大的在讀博士生。黃祖申説,自己是四川人,回到故鄉,有種落葉歸根的感覺。

  “來川大讀歷史專業,是想還歷史一個真相。”黃祖申告訴記者,他1943年出生在成都,6歲時隨家人前往臺灣,成為第一代眷村人。“我是在眷村長大,由於成長背景的關係,我對1945年到1949年國共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關係很有興趣。”

  黃祖申坦言,自己曾經在臺灣學習的歷史是片面的。“歷史應該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書籍記載中,把那些不同的片段拼湊在一塊。”黃祖申説,來到這裡,是想知道大陸人的想法,大陸老師怎麼講,同學怎麼講,“這樣才能真正還原歷史。”

  為了多收集一些歷史資料,黃祖申去全國各地的舊書店淘寶。“大陸從2000年以後就很開放,許多書的的可讀性和可靠性都比較高。”黃祖申説,在成都,他就喜歡去送仙橋買舊書,有時候還能找到一些絕版書。“研究歷史要很多資料,才能把每個人講的東西湊在一起。”

  到成都求學以來,黃祖申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學校和宿舍。他表示,自己離開校園50年,要把丟掉的東西補回來。“生有涯而學無涯,我現在每天差不多能讀10個小時的書呢。”黃祖申笑著説。

  在學校,黃祖申是一位刻苦的老學者;在臺灣,黃祖申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黃祖申認為,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寬,他的事業就能做多大,而知識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心胸。

  據了解,黃祖申在臺灣讀完大學後,1974年開始在美國創業,後加入美國國籍。儘管有多重身份,黃祖申堅稱自己始終是一個中國人。

  談及海峽兩岸的關係,黃祖申表示,這些年,兩岸之間越來越認同對方,民間交流越來越旺盛,兩岸同文同宗,都是炎黃子孫,這是千古不變的。“兩岸民眾的看法也是一致的,無非是希望生活改善,經濟繁榮,日子越過越好。”

  黃祖申説,在三年後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打算出一系列書,記錄下自己對於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所以,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多讀書,知道更多的事實真相。”同時他還要再讀一個博士學位,“活到老學到老,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人世,在墓碑上一定會刻著‘雙博士學位’幾個字”。  作者 殷櫻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