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星雲大師海南行助推瓊臺經濟文化大合作

2013年01月14日 08:4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1月7日,海南博鰲禪寺梵音不絕,香煙繚繞,來自四面八方的居士和信眾聚集博鰲禪寺,與星雲大師一起在禪寺為兩岸和平祈福。現場人滿為患,氣氛過於熱烈。駱雲飛 攝

  87歲的臺灣星雲大師的“幸福和平”海南行,給海南島帶來了“正能量”。儘管大師已經離島,但仍是島人最熱的談資。

  星雲大師海南行總策劃、海南省臺辦主任劉耿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2013年開年兩岸、兩島第一件文化交流盛事,在海南島、海峽兩岸、甚至國際社會都引起高度關注,一定會載入史冊。

  “有兩岸問題專家解讀説,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認同感,星雲大師海南行正是文化之旅、和平之旅,是中共十八大後最有影響的一件兩岸文化交流大事,反應了兩岸人民對和平的祈求與盼望、對幸福的追求和嚮往,反應了民意,也反應了兩岸關係的走向。”

  劉耿説,文化交流最美妙所在就是産生可以在歷史上留痕的“故事”,星雲大師海南行就留下了段段“佳話”:

  星雲大師在演講中頗有詩意地説,海南和臺灣,是祖國的兩隻眼睛,可以望向大海之源,面向世界;海南和臺灣,是祖國的兩隻手,張開就是擁抱,握起就是拳頭,是保衛祖國的海上長城。這使得海南在兩岸的影響有所提升,對未來的發展空間可有更深遠的暢想。也令人聯想起小平當年倡導開發海南島,説“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並在兩次關於海南的談話中提及臺灣,提出“用20年時間把海南島經濟發展到臺灣的水準”的設想,對海南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發揮的作用寄以厚望。

  星雲大師在一筆字書法展上,當著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的面,給海南留下了五幅墨寶曰“仁心仁政”、“海南無邊”、“道行天下”、“同心協力”、“吉星高照”。幾句祝福語看似平常,聯繫起來卻意味深長,是對海南深切祝福與期望。

  星雲大師在博鰲亞洲論壇所在地表示,“不要把我只看成一個和尚,我還是一個中國人,我可以做很多社會事業。”他與民眾暢談人的幸福、兩島交流、兩岸關係、中華文化、亞洲精神、世界和平,還捐資百萬元人民幣倡議在博鰲創建“亞洲文化機構”,為海南未來的發展拓展視野。

  星雲大師在離島登機道別時説,“海南這裡溫暖,人情味很濃,我還要再來,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到海南來”,透著大師對海南的關愛,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美譽度。

  劉耿分析指出,星雲大師海南行的“後置效益”將漸顯。

  他説,瓊臺兩島原本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化相近,在推動兩岸關係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兩島民眾來來往往、通婚通商,不少村鄉鎮市結為“友好”單位。目前已經有1500多家臺資企業落戶海南,從精細化農業,到産品加工業,到酒店、餐飲、娛樂服務業,“可以説海南人的一天,從早餐開始就有臺灣元素”。

  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也為瓊臺帶來合作新機遇,兩島間每週已有36個航班,兩岸航空公司執航,航線密織兩島南北,去年臺灣訪瓊旅客人數翻番。

  兩島海洋方面的合作向深度推進,一年一度兩岸民間機構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論壇”已經舉辦了十屆,海上救助合作機制全面展開,臺灣行之有效的漁會制度引進海南正在試點。

  “海南官方高度重視瓊臺兩島合作,去年做出重大決策,讓臺辦工作‘接地氣’。”劉耿告訴:“在南部保亭縣中國唯一的“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兩岸少數民族互動頻繁,已吸引中國社科院前往建‘臺港澳研究院’;在北部澄邁縣,政府規劃了一萬畝土地建設瓊臺交流合作基地,除了臺灣投資創業園,還將建設臺灣民俗文化風情小鎮。兩島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舉辦了諸如‘兩岸詩歌高端論壇’等一系列頗有影響的活動。”

  劉耿説:“經濟合作手牽手,文化交流心連心,可以預計星雲大師海南行將助推瓊臺兩島進入經濟、文化大交流、大合作新時代。”(記者 關向東 張茜翼)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