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港媒:習近平促青年學閩南話“知臺”思路務實

2013年01月10日 08:43:00來源:人民網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文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早前走訪大陸臺盟中央時,特意與年輕的工作人員交談,詢問對方是否為臺籍幹部,以及會不會講閩南話。他還説“你們要學習閩南話,將來跟臺灣交流更親切”。習近平自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雖然還沒有正式談及涉臺政策,但從他要求臺盟工作人員學習閩南話的細節來看,足現他對臺灣社會的了解以及對臺工作的細膩性。

  文章説,俗話説“同聲同氣”,如果能用對方熟悉的語言進行交談,無疑能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臺灣當地的主要方言是閩南話,由於閩南語在生活中具有使用上的自然優勢,即使客家及外省族群也不得不學習。更何況,臺灣政治光譜兩極化,語言也被政治化。在一些政客的鼓吹和煽動下,是否會講閩南話已然成了是否愛臺灣的“標誌”。閩南話不僅是日常生活交流的語言工具,還是政治人物討好選民的拉票利器。尤其是外省籍的國民黨人必須在閩南話上狠下功夫,才不會吃暗虧。馬英九從1996年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就開始向專業老師學習閩南語,一直學到2008年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才因政務繁忙而暫停學習。其閩南語老師曾公開馬英九的課本,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閩南語在臺灣社會中的特殊地位,從馬英九學習閩南語的認真態度可見一斑。習近平要求臺盟工作人員學習閩南話,可見他深諳臺灣政治生態。

  文章表示,在中共歷屆領導人之中,習近平是少有的在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前就與對臺工作頗有淵源的領導人。他曾在福建省有17年的工作經驗,擔任過福建省省長、福州市委書記、廈門市副市長等職。福建與臺灣僅一水之隔,是兩岸經貿合作的前沿區域和大陸對臺政策的實驗區,習近平在這裡積累了不少處理對臺事務的經驗,尤其為跨海打拼的臺商解決了一系列難題,在當地臺商中樹立了很好的口碑。在他主導下,廈門設立大陸第一家臺商會館,在福州建立第一座以臺資企業為主的工業村。習近平還多次接待過臺灣政壇的知名人士,包括2000年回福建永定祭祖的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2005年應邀到訪杭州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2010年在海南參加博鰲論壇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

  文章認為,由於習近平在地方任職時就常與來自臺灣的政界和商界人士交流,對島內政治生態和營商環境早有了解,島內媒體稱他是“知臺派”。臺灣輿論界、政商界對習近平的正面評價和良好印象,有助於提升兩岸互信。而習近平在成為中共第一把手之前所累積的對臺工作經驗,將有利於他制訂務實的兩岸政策。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