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方便尋根謁祖 建立“閩臺百姓博覽園”

2013年01月07日 14:52:00來源:東南網

  提案建議:以政府為主導,企業投資經營為輔,兩岸民間社團共同配合的模式,在廈門設“閩臺百姓博覽園”,建立一個公共平臺作為供兩岸開展尋根謁祖、懇親聯誼活動的場所。

  引導兩岸姓氏文化交流

  本次福建省政協會議上,九三學社界別擬提案指出,建設“閩臺百姓博覽園”,可通過傳承姓氏文化引導兩岸交流。

  “閩臺百姓博覽園”的地址可選在廈門環東海域的中心節點——— 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丙洲村本島。其歷史底蘊渾厚,交通快速便捷,區位優勢顯著,與當地的傳統文化氛圍非常吻合。

  提案建議,在“百姓園”建設三個主題項目:閩臺百姓宗祠群、閩臺名人廣場、印象閩臺百姓。

  臺灣人數最多的前100個姓氏與廈門相近,建議以臺灣100個大姓為主線,每個姓氏興建一座供同姓族人合祀的跨地域大宗祠,可同時供奉受姓始祖、入閩始祖、開臺始祖和閩臺各地及廈門各村落的祖先牌位。形成新的文化旅遊景點

  閩臺兩地從古到今,諸多名人曾為兩岸社會的發展做出不菲貢獻,僅廈門,就有蘇頌、朱熹、施瑯、鄭成功等。建議以閩臺曆代名人為原型,以塑像、壁雕、紀念館等形式,建文化旅遊廣場,紀念各姓氏名人及展示與各姓氏歷史源流有關的圖文資料、文物,與百姓宗祠群相輔相成,形成廈門新的文化旅遊景點。

  廈臺姓氏同源,每姓從得姓始祖開始,到遷徙福建,再輾轉遷徙到臺灣各地,當中不乏許多曲折故事,産生許多著名人物。而“印象閩臺百姓”,就是將這些題材通過“印象”的表演手法,組成從遠古到現代的大型穿越劇。

  提案認為,每年由此新增的尋根謁祖團、祭祖團、姓氏學術交流活動,可增加廈門的知名度及客流量。建立“百姓園”也可吸引臺資注入,以多方力量建成海內外影響力較大的中華姓氏文化工程。

  此外,“百姓園”運營衍生的“姓氏經濟”所發展的文化創意産業、大型演藝活動、歷史文化旅遊等項目,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記者 崔曉旭 詹文)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