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評論:福建推廣閩南語教育可借鑒臺灣經驗

2013年01月04日 10:59: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廈門市近日提出“閩南方言文化進學校”方案,到2015年,這一方案要被推廣到廈門100所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以後將逐步推廣到全市2000多所幼兒園和中小學。

  這個方案來得及時。小孩子不會説方言在全國範圍內已成常態,福建也不例外。如今學校只教普通話,電視廣播鮮少有方言節目,甚至父母為讓孩子早日適應教學環境,都刻意不説方言。小孩耳濡目染,當然失去了説方言的能力。

  在地方文化的珍貴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人們開始反思方言“失語”的問題。方言,正是地方文化最主要的載體之一。哪怕典籍、建築、宗教都在,沒有了閩南話的閩南文化也將變味褪色。

  福建要讓閩南話與閩南文化永續傳承,可以向臺灣借鑒經驗。實際上,臺灣早就在學校推廣閩南語教學。臺灣還打造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閩南歌,這些鼻音濃重唱腔淒美的歌曲今天是華語歌曲最主要的分支之一。臺灣創造了以劍俠為題材的木偶布袋戲,配以閩南語臺詞,深受小朋友喜愛。許多外國動畫片,臺灣人還故意配上“地瓜腔”的國語,聽起來親切又討喜。這些,都讓小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閩南文化和閩南語的魅力。

  另外,臺灣也十分注重傳統建築的保護。閩南的騎樓、古厝形制優美,若能有機融入現代都市,對城市風貌的提升作用,非摩登高樓所能替代。而不論是廈門還是泉州,許多有年頭的建築正被蠶食,被千人一面的公寓、商場所取代。這些,都是閩南文化的損失。

  福建近年作了許多保護閩南文化的工作,比如福州修復三坊七巷,比如廈門還將建閩南文化博物館,比如一些傳統工藝在積極申遺。這些工作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某些方面可能還需更細緻更全面。比如修古街時,如何更嚴格地遵循“修舊如舊”的標準?修建築的同時,能否同時保護與這建築相伴的生活方式,或者主動幫扶有特色的老字號商鋪繼續生存?

  只有滲透于生活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只有讓年輕人感受到閩南文化的魅力,理解它的精髓所在,方能最好地保護和發展它,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細緻耐心和通盤考慮。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