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昔日敵對島嶼通光纜開夜航 “和平之海”再獲“加持”

2012年06月19日 09:17:00來源:新華網

  兩岸間首條直接通訊海底光纜——廈(門)金(門)海底光纜項目6月18日正式動工;而前一天的晚上,廈門與金門的“小三通”夜航定期航班開通。夜航和光纜,對於現代“交通”而言也許僅是普通的小事,但對於廈門、金門這兩個昔日曾長期敵對的島嶼而言,卻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大步。

  17日晚19點整,在汽笛聲中,載有75名旅客的客船“新武夷號”和搭乘60多名旅客的“天后一號”客輪分別從金門和廈門出發,分別駛向目的地廈門和金門。

  從這一天起,金門水頭碼頭與廈門東渡碼頭之間客運直航的末班由原先的17點延至19點。短短兩個小時的延時,卻是“和平之海”獲得的一次意義重大的“加持”。

  而18日動工的廈金海底光纜,是兩岸間首條直接通訊海底光纜,對於兩岸通訊建設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它的鋪設,有利於廈金通信一體化,廈門也有望成為未來大陸對臺通信口岸。

  夜航開通與光纜動工,都選在海峽論壇這一兩岸“草根萬人嘉年華”之際,由參與論壇的逾萬名兩岸各界民眾共同見證,其背後的深意不言而喻。

  從福建沿海海岸到臺灣本島、面積8萬平方公里的臺灣海峽水域,早期曾是大陸赴臺墾荒的先輩們談之色變的“黑水溝”,數十年前也一度是兩岸對峙的前線,在那段兩岸戰爭與對峙的年代,這片海域裏游動的不是正常往來的貨輪與客船,而是人民解放軍的偵察兵和臺軍的“蛙人”。

  硝煙散去,鑄劍為犁。進入新世紀以來,兩岸“小三通”“大三通”先後實現,福建沿海近10個主要港口都開通對臺海上直航,“兩門”(廈門-金門)、“兩馬”(福州馬尾-馬祖)、泉州-金門等“小三通”航線與跨越臺灣海峽的客貨運航班往來繁忙,臺灣海峽成為貨真價實的“黃金水道”。廈金之間這片昔日響徹炮聲、喊話聲的“衝突之海”,已蛻變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目前,廈門至金門海上客運直航已邁入第12年,每年由此航線往返兩岸的旅客人數不斷增加,僅去年這條航路就運送旅客147萬人次,成為兩岸經貿往來和人員交流的“黃金通道”。統計顯示,在兩岸人員交往中,每6名旅客就有1名選擇廈金航線。隨著兩岸人員交往日益頻繁,廈金航線開通夜航可謂勢在必行。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借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東風”,今天的廈金之間,不僅鷗鷺可以自由飛翔,人員、舟船的往來也堪稱熱絡。據保守估計,目前金門每4個家庭就有1戶在廈門購地置産,每10個金門居民中就有一個擁有人民幣賬戶。不僅“廈金共同生活圈”已悄然成形,最新收穫的“夜航開通”與“光纜動工”這兩大成果,更是兩岸同胞給“和平之海”新添的兩個沉甸甸的“籌碼”。

  以廈門為主會場的海峽論壇,更是已成為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形式最多樣、內容最豐富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連日來,來自兩岸的1萬多名參會者,正投身在廈門、福州、泉州等地的5大板塊共計20多項精彩活動。這幅動人場景,堪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由開創期進入鞏固深化新階段的生動寫照。

  “天下之勢,以漸而成;天下之事,以積而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本次論壇大會上説,“讓我們把握機遇、攜手合作,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無情的戰火將同一個民族的人民撕裂,好不容易我們兩岸從敵對到和解,從破冰到春暖花開,如今我們更能剪燭西窗、把酒言歡、攜手共進,在許多領域開展了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我們都應該珍惜,我們更要把握,好好善用。”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洪秀柱説。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