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廈門給臺資醫療機構與人才“西進”清障

2012年06月13日 10:04:00來源:福建日報

  看中臺灣醫院在某疾病治療領域更先進,廈門病患者轉院到臺灣醫院就診,相關醫療費用還可回廈門報銷……兩岸如此便捷的轉院、轉診機制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現實。12日,在廈門市市長專線電話辦公室,廈門市衛生局副局長姜傑解讀了《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有關衛生任務方面的政策。

  《總體方案》有關衛生方面的內容很豐富,包括開展兩岸醫療衛生領域交流,建立兩岸衛生合作對接平臺,鼓勵臺資來廈門設立非營利性醫院或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建立兩岸病患制度化轉院程式與對接機制。為了貫徹落實《總體方案》,廈門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不少措施。

  臺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許可權下放

  目前,臺資在大陸興辦醫療機構需要衛生部審批,程式相對繁瑣。像台塑集團在大陸第一家醫院——廈門長庚醫院從提出投資計劃到2005年5月最終獲批歷經十餘年時間。

  對此,廈門要求適當放寬政策,鼓勵、支援臺資在廈門興辦醫療機構,降低準入門檻,簡化臺資在廈興辦醫療機構設置審批程式,優化許可工作流程,不論其經營性質均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廈門向衛生部爭取臺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許可權下放至廈門,臺資在廈門舉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由廈門來設置批准並進行執業登記驗收和行政監督。在廈門設置的臺資醫療機構,採取向省衛生行政部門報備制,原則上可不受醫療資源配置規劃、機構規模、專業、類別及投資總額等限制。另外,鼓勵、支援在廈臺資機構取得廈門市醫療保險服務定點機構資格。

  簡化臺籍醫師來廈執業手續

  由於兩岸衛生專業人才有著不同的評價體系,臺灣醫生在大陸工作中會遭遇一些麻煩與困惑。比如,廈門長庚醫院需要很多臺灣籍醫師和其他醫務工作者,但是,相關政策對醫師在大陸能否執業、執業時限有嚴格限制。

  在臺灣,醫生有教授級、副教授級和助理教授級的區分,而在大陸,醫生按職稱則是分為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等。在大陸,職稱成為一名醫生專業能力的重要標誌,患者就診時習慣根據職稱來選擇醫生。因為臺灣與大陸在醫生級別的不同叫法,經常令不少患者感到迷惑:到底是臺灣教授醫師厲害,還是大陸的主任醫師更強呢?

  因此,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醫生非常希望能夠融入大陸的職稱評價體系。也就是説,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醫生需要得到大陸人事主管部門關於職稱方面的評審與認定,從而擁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大陸職稱,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

  2009年11月,廈門長庚醫院院長沈陳石銘和該院16位臺灣醫生獲得了福建省人事部門頒發的高級職稱證書,這是大陸首次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地區居民頒發此類職稱證書。

  對此,廈門鼓勵臺籍醫務人員來廈執業,對在臺取得正規學歷及執業資格要求進行手續簡化確認,對於臺籍醫師在臺灣取得的職稱、級別進行對應確認,同時制定政策,允許臺籍醫師在大陸參加職稱晉陞各項測試,取得相應職稱資格,並鼓勵執業機構予以聘任。

  另外,加強兩岸醫學教育合作交流,包括在廈門建立慈濟護理培訓中心,加快建設廈門慈濟護理學院,雙方建立互換醫師學習和互派專家講學相結合的互訓制度。

  協商兩岸轉院轉診協議

  臺灣與大陸的醫療技術各有韆鞦,在許多醫療領域有著極大的互補性。因此,開展兩岸之間的轉院、轉診有利於雙方資源共用。

  對於兩岸重大疾病轉院、轉診問題,廈門擬雙方先行指定合作試點醫院,加強醫療資訊共用和互認,並探索診療費用報銷等。

  在廈金已經建立醫療救援綠色通道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急診重症患者聯合診治合作。指定急診重症患者會診定點醫療機構,協調海關、運輸等相關部門在通關和轉運方面給予便利。同時,建立廈金遠端會診機制。有關資料顯示,廈金航線自2002年首次開通生命救助綠色通道以來,已先後有幾百位病(傷)重、行動不便的臺胞經綠色通道返臺或來大陸就醫。

  另外,廈門擬在廈門三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臺胞服務點,開闢在廈臺胞綠色通道。爭取兩岸政策支援,探索建立在廈臺胞定點醫療機構診療費用與臺灣健保系統核銷結算的平臺。(記者 林世雄 蒙少祥 實習生 陳韻)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