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廈門海滄區政府首聘臺籍法律顧問 服務更專業

2012年04月16日 09:25:00來源:廈門日報

  海滄區法治建設進程又邁出新的步伐。昨日上午,海滄區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舉行成立儀式,聘請黃加丹、邱曉能、王平、郭士功、曾招文等9名資深律師為區政府專業法律顧問。法律顧問團將發揮法律專業性、技術性強的特點,當好政府的參謀,促進政府依法決策和依法管理,全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國設立最早、面積最大的臺商投資區,海滄首次聘任臺籍律師郭士功為法律顧問團成員,為臺商、臺企、臺胞等提供更為全面週到的涉臺法律服務。

  三大特點,全面建設法治海滄

  近年來,海滄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行政機關和公務人員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斷強化。新的形勢下,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海滄更需要法律方面的專業性、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成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政府法律顧問團作為政府的參謀,頗有必要。

  據介紹,本屆政府法律顧問團有三個特點,一是陣容更強。新成立的政府法律顧問團由6家律師事務所的9名資深律師組成,其中有4家省部級以上優秀律師事務所,不少律師身兼律協委員、政協委員、仲裁委員等職,專業知識、服務技能等各方面素質都很高。二是臺味更濃。海滄首次聘任臺籍資深律師,主要掛鉤涉臺事務,為臺商臺企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三是分工更細。區政府將日常行政管理事務細分為徵地拆遷、招商引資、三農問題、企業發展等十大類,根據律師的專業優勢,並綜合考慮團隊實力,建立了法律顧問掛鉤聯繫制度。

  海滄區有關領導表示,希望法律顧問團的專家們發揮專業優勢,借助豐富的工作經驗,融入全區發展大局,切實當好區政府的參謀,真正成為區政府依法行政的“活字典”。

  法律服務,助推海滄科學發展

  3月28日下午,涉及廈深鐵路徵地拆遷的東孚鎮東埔村最後一戶村民簽訂了《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此份協議的簽訂,標誌著廈深鐵路徵地拆遷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而這項工作的順利推進,離不開法律專家們的幫助。

  據了解,廈深鐵路徵地拆遷項目自2008年啟動徵地拆遷,涉及6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以及21家企業。福建力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邱曉能告訴記者,在徵地拆遷過程中,他們進村入戶了解情況,發現主要矛盾集中在拆遷補償協議簽訂後,村民與村委會、村民轉承包土地補償款的分配方面之間存在一些糾紛。作為代理律師,他們通過一起起訴訟案件的解決,以實際案例增強村民的法制意識。通過普法工作和工作人員細緻的工作,在徵地拆遷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因徵遷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越級陳情以及因補償標準不統一而引發的糾紛,踐行了“和諧徵遷”的海滄模式。

  除了助推重點項目的推進,法律顧問們在規範性文件、協議文本的審查,企業破産重組、房地産糾紛、招投標投訴的處理等方面也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服務。

  公平正義,鑄就陽光型政府

  去年海滄社會治安成績優異!滿意率、平安建設知曉率、黨政重視認同率等“三率”指標在全市綜治考評中綜合排名第一;區法院在全省率先實行ISO品質管理體系,在全市8個基層法院中是唯一連續五年無涉訴進京陳情的單位;東孚法庭人民調解工作室成為首個“人民調解工作室”,“以調減訴”模式有力推進了“無訴訟村鎮”建設……海滄區創新“平安海滄”建設,努力維護公平公正法治環境。

  與此同時,海滄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辦結率達100%。健全政府常務會議事制度,提高科學決策水準。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打造社會事務服務、調解、應急、求助、協商等“五個中心”。紮實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推行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試點,壓縮審批程式和時限,取得成效。

  文/通訊員 莊梅芳 本報記者 楊繼祥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