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旅遊界力推“慢”遊:紓解壓力 品味文化

2012年01月20日 14:14: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提到武夷山,就會想到世界雙遺産、大紅袍、生態環境絕佳地……早已名聲遠播的武夷山,2011年底又來了一把大力推介,推介的是“慢”遊理念。

  “慢”遊有什麼不同?武夷山景區黨工委副書記、活動具體負責人余澤嵐説,“慢”遊旨在倡導旅遊休閒、健康度假,引導人們從傳統看景為目的的“匆匆之旅”,逐漸轉變為休閒體驗型的“修身養性、靜心感悟”的度假、低碳的“慢遊之旅”。

  武夷山的自然資源不能複製,可是在探索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武夷山遇到的問題卻具有普遍意義。如何不讓旅遊資源只是遊客的“速食”?如何把旅遊景區轉型為休閒度假勝地?如何在發展旅遊經濟與景區保護間求得平衡?如何發展低碳的旅遊經濟?武夷山試圖借助“慢”遊理念的提出,悄然“變臉”。

  “慢”遊實際上對於遊客來講,是一種旅遊方式的變化,因為“慢”遊武夷山,可以不只為看山,還可以來森林浴,放鬆心情,或是在山間步道邊,邊品茶邊聽大紅袍的故事。“慢”遊對於業者來講,是一種旅遊概念的變化,意味著可以深度開發旅遊資源,讓遊客一來再來。

  事實上,與福建一水相隔的寶島臺灣,“慢”遊也在升溫。阿里山,有不少臺灣人就是常客。我曾經在阿里山偶遇一對年輕夫妻,他們每年都回到阿里山住上三五天。就住在茶農的家裏,採茶、品茶、聊茶。他們説,吸氧免費洗肺不説,也是紓解壓力的不錯方式。在他們看來,阿里山顯然已經不只是一個景點而已。

  “慢”遊理念的提出,當然也需要一系列配套設施的建設,比方説可以體驗大紅袍制做或是泡製過程的茶屋。“慢”遊理念的提出,跟近年來“慢”活理念的盛行也不無關係。“慢”活主張放慢節奏、讓身心都得到放鬆。武夷山可以而且也應該提倡“慢”遊,因為這裡除了自然資源,還有豐富的茶文化、朱子文化、三教文化,可以細細的品味。(李煒娜)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