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民間交流正逐步構建兩岸“生活共同體”

2010年08月06日 08:39:00來源:半月談

  ●兩岸民眾交流交往日益密切

  ●兩岸經濟關係逐步正常化、制度化

  ●兩岸民眾“心靈相通”進入加速期

  兩岸民間交流步入“共同生活”新階段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兩岸人民大交流

  自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民間交流從小到大,逐步匯整合一股不可阻遏的歷史潮流,成為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兩岸交流長期處於單向、間接、局部的非正常狀態。尤其是民進黨執政期間的一些不得人心的政策,一度使兩岸關係瀕臨危機的邊緣。

  2008年3月,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兩岸關係也因此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兩岸之間很快恢復了海協、海基兩會的協商談判,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裏,兩會先後舉行了5次協商談判,簽訂了14項協議,達成了2項共識。從開放大陸觀光客入臺及週末包機正常化,到兩岸“大三通”的全面實現,再到2010年6月29日兩會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14項協議就像14條高速公路,使兩岸的連接之路頓時暢通。尤其是“大三通”的實現、ECFA的簽署,堪稱兩岸關係史上的兩座里程碑,極大地方便了兩岸交流及人員往來,將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兩岸有關方面還積極採取措施,進一步消除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中的障礙,為兩岸交流交往的擴大和深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如大陸方面調整和簡化大陸居民應邀赴臺審批管理程式,向臺胞開放多項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等等。臺灣方面也正在推動落實包括開放大陸學生入島就學、承認大陸學歷、開放大陸游客自由行等等一系列政策。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極大地方便了兩岸人民的交流交往。近兩年來,兩岸人員往來規模繼續擴大,特別是大陸居民赴臺呈現激增趨勢。據臺灣觀光部門推估,2010年全年赴臺大陸旅客可望達到150萬人次。可以説,兩岸人民大交流的局面基本形成。

  為更進一步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向縱深發展,中央適時出臺新的戰略舉措。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正式公佈了《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將海西經濟區定位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域,並在原海西論壇的基礎上升格舉辦海峽論壇。海峽論壇是為促進兩岸民間交流而搭建的一個平臺,它具有鮮明的民間性、大眾性、廣泛性。上萬名臺灣民眾參與,來自兩岸的基層民眾在論壇上互動交流,彼此了解,成為論壇的主角,這預示著兩岸民間交流已經不斷深入到社會生活層面。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