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峽兩岸學者臺北研討生態保育

2010年06月30日 09:05:00來源:中國新聞社

  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29日在臺北舉行,兩岸專家學者約50人就兩岸生態保育研究與合作展開交流。

  大陸學者以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顧問馮樹青為團長,20多名成員來自福建環保、林業管理部門和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

  馮樹青致辭表示,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一衣帶水,有著“五緣”情份,自古一家親。兩岸專家共聚一堂,廣泛交流,共商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對兩岸的生態建設有很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相信經過研討,以建立更良好的合作平臺和交流渠道,更靈活便捷的合作交流常態機制,繼續于閩臺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合作,優勢互補,實現雙贏。

  臺灣大學園藝學系教授李金龍希望,兩岸專家學者積極研討,發揮中華民族的智慧,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增進兩岸人民福祉。他表示,2006年卸任臺灣農業主管部門負責人後,今年起希望有機會到大陸交流。

  兩岸專家學者就閩臺植物區係比較研究、兩岸生物多樣性比較研究等議題展開研討。

  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任建設表示,生物多樣性具有很多相似性,又各有特點。加強兩岸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合作,將有利於兩岸區域生態保護與安全,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福建戴雲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涂青雲在題為《戴雲山獨特內涵及其海峽兩岸之綠色血緣》論文中建議,以研究戴雲山脈與臺灣山脈生物多樣性親緣關係為基本目標,設立“兩山論壇”、研究科普基地與合作平臺,建立專業人才培育機制等。管理局去年7月舉辦了首屆研討會。

  研討會中,臺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東海大學熱帶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戴雲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簽署了科研項目合作協議,自2010年起,分期、分步驟聯合開展科研項目研究,首期聯合開展黃山松森林生態系統研究、戴雲山特有藥用植物之功能探討與開發、苔蘚植物之研究、兩地相近植物的分子演化變遷之探討等6項科研項目。(記者 黃少華)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責任編輯:薛白璐]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