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比較家鄉和獅城 華人新移民談不同方式慶聖誕

2014年08月14日 09: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比較家鄉和獅城華人新移民談不同方式慶聖誕(圖)

中國哈爾濱的冰雕節,是耶誕節期間最吸引人的活動之一。

比較家鄉和獅城 華人新移民談不同方式慶聖誕(圖)

王路覺得在新加坡過聖誕和家鄉很不同。(王路提供)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一年一度的耶誕節來臨,記者採訪來自中國大陸和港臺的華人新移民,讓他們談談印象中的家鄉看待和慶祝耶誕節的方式,與新加坡究竟有什麼不同。

  新加坡的每個耶誕節,大家都充滿了期待,因為它代表了年尾降至,聖誕快樂和新年快樂,是並行而來的。很多人放假去旅遊,很多人到烏節路看燈飾,也有人會與家人朋友齊聚,在一個個派對中,以各種自己的方式歡慶佳節。

  這個原本傳自西方的基督教節日,如今在新加坡也算是普天同慶的一個假日了。那麼,其他華人世界裏,人們又是怎樣慶祝耶誕節呢?

  王路:哈爾濱人過白色聖誕

  王路(24歲,土木工程師)覺得,中國北方跟新加坡慶祝耶誕節的最大區別在於,由於下雪的關係,中國北方的耶誕節跟自然的聯繫比較緊密,新加坡則比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互聯繫。

  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的他,回憶起小時的耶誕節時説,那才是“白色聖誕”(White Christmas)。

  今年28歲的他説,冬天時看著潔白雪花飄下,屋頂都是積雪,一眼望去都是銀白色,家家戶戶亮著溫馨的燈光,就像來到童話世界一樣,感覺非常美好。下雪確實較有耶誕節氣氛,這和新加坡這個熱帶國家過耶誕節的氣氛和心情截然不同。

  他説:“大家在耶誕節期間的晚上,不會像在新加坡一樣刻意去看沿街的霓虹燈飾,而是會到市中心遊逛,看燈只是順便而已。”

  以冰雕聞名的哈爾濱的綵燈也與新加坡不同,是“冰燈”,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管鑲在形狀各異的冰雕裏,燈光的顏色從晶瑩剔透的冰雕裏投射出來,整個冰雕被染得色彩斑斕。

  遊逛的同時,大家也熱衷玩一些和冰雪相關的遊戲。街上隨處可見堆雪人扔雪球打雪仗的歡樂行人。扔雪球是一種傳達彼此友好情誼的一件事,但人們也不排斥心癢加入“戰局”的陌生人,大家其樂融融。

  王路也説,當地人喜歡在風雪中吃冰凍食品,各種冰淇淋、冰棍、雪糕、冰糖葫蘆,都是冬天時大家在戶外經常吃的。“在寒冬歡度聖誕,看著美麗的雪景與燈,跟朋友路人歡笑嬉戲,享受沁人心脾的冰飲等,這是在新加坡沒辦法體驗的。”

  王路從中國來到新加坡求學、工作已經13年了,目前是永久居民。

  耶誕節在中國不像新加坡這麼流行。他説:“耶誕節在中國不是法定節日假日,大家需要上班上學,如果不刻意注意它,它並不是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反之在新加坡,耶誕節是個法定節日,不同種族信仰的國人都是假期的受益者,自然會期待它的到來,心理上也會比較擁有過節的雀躍心情。

  他説,雖然耶誕節在中國沒像在新加坡這樣被商業化,近年來中國商家也逐漸學會把握商機,最常見的就是以年輕一代為主要消費群體的餐館,如西餐和快餐廳,屆時都會推出各種聖誕情侶套餐,吸引更多年輕愛侶去消費。

  近年來耶誕節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他相信有幾個原因。首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後大家的生活變得更豐富,也去追求新的感官和消費體驗。同時社會更加開放了,人們接觸到更多西方意識形態,導致西方的節日如情人節、萬聖節等也在年輕人間流行。

  不過他也發現:“所謂過耶誕節,其實主要還是,年輕人而已,大家大多也只抱著借機一起玩玩的心態,對耶誕節背後的習俗與意義,好像了解的也不那麼透徹,而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也並不那麼熱衷。”

  大家對基督教可能只是一知半解流於表面,深層內涵反而不那麼關心,比如説關於耶誕節的故事,包括聖誕老人、耶穌的故事、聖誕送禮的來源,榭寄生的意義等等,都不見得明瞭。

  最明顯的例子,按照西方人慣例,應在耶誕節回家與家人團聚。但在中國,聖誕期間更多的是年輕人、同學、朋友、同事間的活動,鮮少回家與異地父母團聚。“在中國,大家還是會選擇在農曆新年回家過年,這是根深蒂固無可動搖的。人們不會刻意想要在耶誕節與家人聚會,或是刻意趕回家團聚。”

  再比如説,新加坡同事朋友之間普遍會在耶誕節交換禮物。不過在中國,除了大家一起出去玩和吃飯以外,很少有交換禮物的做法。交換禮物或送禮,主要還會是在春節或中秋節時進行。

  然而由於長期居住在新加坡,他已逐漸被本地文化感染,慶祝耶誕節的方式也開始更趨向本地人。包括會買禮物給親人好友,與同事交換禮物,也會在平安夜與家人一起去參與教堂聚會,到烏節路賞燈等。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