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銀發族也成“手機控” 臺灣流行“智慧爸媽”

2014年08月14日 09:55: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把眼睛離不開手機、iPad的人群稱為低頭族。過去一提低頭族,大家自然想到年輕人。近日,臺灣一項調查顯示,老年人正在跨入低頭族行列,“智慧爸媽”成為的新景象。

  用平板電腦 老年人多過年輕人 

  臺灣2013年“數位機會調查報告”和“50歲以上民眾數位機會調查報告”顯示,在超過50歲的人群中,有35%使用,50歲到64歲的平板電腦使用率已經高過20歲到29歲的年輕人,老爸老媽移動上網越來越普遍。

  智慧爸媽的出現得力於社區大學開辦電腦課程。雖然上了年紀接受電子産品不像年輕人那麼無障礙,但社區大學的課程把不少已經70多歲的人帶上網。不僅是上網,如何用手機拍照、如何通過LINE與親友聯絡、如何用iPad看,這些課程成為老年人的時髦,如果不學,就好像自己“out”了。因此,社區大學教中老年人使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課程常開常滿,不少老年人通過這樣的課程將手機變成了自己的秘書、相機和視聽教室。

  其次,智慧手機界面和操作的日益清晰和簡化也幫助中老年人克服了“科技恐懼症”,許多一直不用電腦的爸媽,卻學會了在手機上看新聞、打麻將、查詢時刻表等。與年輕人酷愛網遊不同,老年人偏愛通過手機與親朋好友分享笑話、故事、養生經驗,還有人看股票、唸佛經。

  商家看準大好商機 

  老年低頭族成氣候,馬上有商家看準其中的商機,有企業研發老人,只要開啟應用程式,一秒就把智慧手機變老人機,不僅字體變大便於閱讀,操作界面也變得乾淨簡潔。有的APP可把手機簡訊變成“有聲”訊息,對不方便閱讀的老年人相當實用。還有“阿公、阿媽道路救援型APP”,子女只要傳送內含關鍵字的簡訊到爸媽手機,手機就會自動搜尋長輩位置,並自動回傳簡訊告知。

  企業的創意無限,除了手機本身,他們還開發出衍生産品。比如有的企業開發出可與智慧手機連線的手錶,既可提醒年邁的爸媽吃藥,還可通過地圖定位,避免長輩走失。有企業認為,隨著全球逐漸邁向老年化社會,未來有三大類型APP最有前景:居家照顧APP、保健與健康記錄型APP、預防老年癡呆的益智遊戲APP。

  還有一家新加坡公司把商機和公益結合起來,他們通過公益團體回收二手iPhone,在回收的iPhone上安裝開發的新程式,內容包括提醒吃藥、照相記錄生活、觀看新聞、設定緊急聯絡電話等,提供給老年人免費使用。如手機閒置時間過長,軟體會發訊息詢問使用者的情況,如果沒得到回復,手機會自動報警給家人的綁定號碼。

  智慧改變爸媽的生活 

  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是父母的心頭之痛,自從成了智慧爸媽,不少家庭關係變得緊密。比如臺中的楊媽媽在手機上開通了“家人聯絡群”,給在臺北的兒子發了一個裹緊棉被的卡通小人,兒子一看就知道是媽媽提醒他“天冷了,多穿點”,馬上回復媽媽一個感謝的圖案,母子間的交流越來越像好朋友。

  不少中老年人聚在一起就掏出手機來“搖一搖”,不斷增加社交的圈子,也多了不少話題,“有什麼可推薦的APP嗎?”“你聽聽這首歌吧。”無論是和家庭成員還是和朋友,老年人都更有話題了。

  還有臨床醫生認為智慧爸媽更能對抗老年失智,因為人類對於日常生活的習慣動作駕輕就熟,神經訊號的傳導模式已經固定,老年人一般都是循著標準程式應付日常生活。多接觸一些陌生事物,接受新的資訊,可以刺激新的神經傳導回路,讓大腦反應更為敏捷。

  但智慧爸媽也遇到新的麻煩,那就是肩頸酸痛、用眼過度等症狀增加了,臺北長庚醫院眼科醫師表示,以往門診平均每三四十位患者中,因長時間看螢幕而眼睛酸澀的中老年人僅二三位,但今年中老年患者已增加兩倍多。除眼睛外,長時間坐姿不良使用智慧手機的中老年人腰椎病也明顯增加,中老年人的肩、腰部肌肉本來因老化而較無彈性,一旦成為低頭族便更容易出問題。醫生提醒中老年低頭族每玩10分鐘就要休息一下,並選擇大螢幕、字較大的産品,避免損傷器官。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