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邊走訪邊感悟 新臺兩地搭建友誼之橋(組圖)

2014年08月04日 11:21:1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日,臺灣中南部鄉鎮里長新疆參訪團成員及新疆兵團臺辦有關工作人員在天山天池合影留念。(高斯斯 攝)

  台灣網9月22日新疆消息 由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辦的臺灣中南部鄉鎮里長新疆參訪團交流活動22日步入尾聲,在20日、21日兩天的走訪活動中,34位臺灣嘉賓來到美麗的天池,踏尋絲綢之旅,再次感嘆邊疆的人傑地靈。屏東市勝利裏里長林女士在21日的告別晚宴中感動到流下眼淚,她表示,在為期8天的走訪活動中,走訪大美新疆,受到兵團臺辦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一邊行走,一邊感悟,我永生難忘!”

  天池湖畔的歡歌笑語

  20日,臺灣中南部鄉鎮里長新疆參訪團來到了迷人仙境天山天池。

  天池四季,景色俱佳。傳説3000餘年前穆天子 曾在天池之畔與西王母歡筵對歌,留下千古佳話,令天池贏得“瑤池”美稱。著名詩人郭沫若用“一池濃墨沉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的佳章來形容天池之美。天山天池風景區以高山湖泊為中心,雪峰倒映,雲杉環擁,碧水似鏡,風光如畫。

  説來也巧,當34位臺灣嘉賓登上天山來到天池湖畔那一刻,廣場上正好播放起了臺灣少數名族歌曲——娜魯灣情歌,好似在歡迎臺灣同胞的到來。大家聽到熟悉的歌曲,看到天池的美景,立馬掃清了旅途的疲憊,牽起手來奔向廣場中央,開始邊唱邊跳、載歌載舞,“娜魯灣依啊娜魯灣,相愛的手要拉得緊,不變的情像旭日升……”不少遊客也紛紛前來圍觀、合影,為臺灣嘉賓鼓掌。這一刻的天池,熱鬧異常。

  吐魯番之中感悟民俗文化

  21日,臺灣參訪團來到古絲綢之路重鎮——吐魯番,在這座素有“火洲”之稱的歷史名城體會新疆的又一翻風情。

  吐魯番,維吾爾語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美麗的明珠。高昌故城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交河故城則像一個層層設防的大堡壘;火焰山上,赤臺砂灼灼,草木不生;坎兒井邊卻蓄水豐富,枝繁葉茂……

  吐魯番的歷史足跡和風土人情,還有豐富的農産物資讓臺灣嘉賓流連忘返,並大讚其是沙漠和綠洲的完美結合,是那麼的不可思議。

  新臺築建友誼之橋

  受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臺灣事務辦公室邀請,來自臺灣中南部的34位鄉鎮里長為期8天的交流參訪活動即將在22日圓滿落幕。團員楊先生表示,6年前曾來過新疆,而如今的發展變化之飛速是他遠遠沒有想到的,從石油之城克拉瑪依到礦産豐富的富蘊縣城,從現代化的烏魯木齊到農産豐富的吐魯番,新疆在生産建設兵團的帶領下展現出了驚人的進步和無法比擬的魅力。

  在兵團臺辦舉辦的歡送晚宴中,我們聽到大家都在重復著這兩句話:“明年,我們還要再來!”“明年,我們再聚首!”兩岸一家親,情深意更濃,新臺兩地正在無形當中築起一座溝通海峽的友誼之橋!(台灣網記者 高斯斯)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