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8旬臺胞攜“80後”子輩尋根 老人懷舊年輕人崇新

2016年06月13日 08:44: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8旬臺胞攜“80後”子輩尋根老人懷舊年輕人崇新

  6月12日,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回到祖籍地福建惠安大岞村點香祭拜媽祖。 廖靜 攝

6月12日,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回到祖籍地參觀村內的惠安女博物館。 廖靜 攝

  6月12日,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回到祖籍地參觀村內的惠安女博物館。 廖靜 攝

6月12日,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回到祖籍地參觀村內的惠安女民俗風情園,攜家族成員與“惠安女”合影。 廖靜 攝

  6月12日,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回到祖籍地參觀村內的惠安女民俗風情園,攜家族成員與“惠安女”合影。 廖靜 攝

  中新網惠安6月12日電 題:8旬臺胞攜“80後”子輩尋根 老人懷舊年輕人崇新

  作者 廖靜

  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心心唸唸的是他出生的地方——福建惠安縣崇武鎮大岞村。

  在其“80後”外甥女蘇麗雯的眼中,祖地廈門(蘇麗雯的祖父來自廈門)城市的綠化、規劃,更能引起她的興趣。“此次是我5年後再次回來,發現大陸越變越美,我想我以後會常來走走的。”

  張老先生出生於崇武大岞村,17歲渡臺,如今是基隆“大岞村”的村長。這次作為第八屆海峽論壇的嘉賓,他帶著10余名家族成員回到崇武大岞,其中還有好幾名“80後”。

  回到“原鄉”,張細山去出生的舊房子看看,去以前常去的海邊逛逛,吃些地瓜、地瓜粉等當地特産。“懷舊”、“戀土”等是老一輩人交往中最常見的話題,而家族裏年輕人相見,更多是像朋友一樣,聊八卦,留微信、電話號碼等。

  “這是最熟悉的部分。”來到崇武大岞媽祖廟前,第一次返鄉的張細山大外甥女蘇麗雲笑著對記者説,這裡跟基隆大岞村的一模一樣。

  她告訴記者,年輕人期待回鄉來看看,因為語言、文化、飲食都差不多,但旅遊觀光的心態會更濃些。

  近年來,閩臺之間文化、學術、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也讓蘇麗雲很期待。“兩岸的青年本來就有著相同的文化底蘊,我覺得我可以來廈門大學讀研究生什麼的。”這樣的一個想法,讓她對廈門更加關注。

  伴隨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在大陸多個城市啟動,不少臺灣青年被“大陸機遇”吸引,紛紛“登陸”。“我們這一次不僅僅是尋根謁祖,更多是想看看大陸的發展機遇。”連日來親身走訪,蘇麗雲對廈門、崇武等地的發展變化有些吃驚。

  儘管年輕一代對故土的眷戀可能沒那麼深,可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人來大陸觀光學習,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今年23歲的莊瑞萍是這次家族會面中最小的一位,她是張細山在大陸的姐姐的孫女。與舅公和姑姑們見面,她用年輕人的相互擊掌和擁抱表達自己的喜悅,“因為去年已經去探過親,後來一直保持聯繫,所以彼此都很熟悉。”

  “有了第一次的交流,以後的交往就會更頻繁、更順暢。”今年大四的莊瑞萍説。

  他們家族的故事猶如這些年兩岸交流交往的“縮影”。自1987年開放臺胞赴大陸探親以來,到福建的臺灣同胞累計已達2100多萬人次。2015年,福建全省接待臺胞238.15萬人次,經福建口岸赴臺旅遊人數達到53.7萬人次。

  每一年的海峽論壇期間,許多臺灣鄉親回來探訪同名村鎮,探尋同室宗親,尋根謁祖,以增進對福建祖籍地“同根同源”的認知。自2013年第五屆海峽論壇以來,張細山也每年都帶領村民返鄉,而且年輕人越來越多。

  “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大陸的情況,帶他們返鄉主要是為了傳承,讓他們看看祖輩們出生的地方,知曉先輩們的故事。”張細山説。(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