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石首市三天圓了臺胞二十年尋親夢

2016年01月29日 13:48:4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月29日訊 1月26日晚,石首市民夏良志懷著激動的心情,撥通了家住臺灣高雄市的舅舅張世毅的電話。通話中,這對從沒謀過面的親人聊起天來格外親切。夏良志感激地説,多虧了公安民警和臺辦為他們牽線搭橋,僅用3天就圓了舅舅二十多年的尋親夢。

  24日,一封來自臺灣高雄市的信寄到了石首市公安局辦公室。寫信人叫張世毅,信中説,他的父親叫張必貴,湖北省石首人,1949年去了臺灣,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張必貴曾回故鄉探親,見到了留在大陸的女兒等親人,並祭奠了早已逝去的父母。1994年,張必貴重病纏身,臨終反覆叮囑兒子張世毅回鄉祭祖,重新整修祖父祖母的墳墓。但張世毅因各種原因一直沒回大陸,直至近年感覺年紀大了,心繫父親遺願,想回大陸祭祖。但是,從沒回過鄉的張世毅只記得父親説過老家在石首長春巷,可能是1984號,具體在哪個鄉鎮並不知道,也不知道姑媽等親人的名字,懇求公安機關幫忙尋找。

  石首市公安局辦公室主任張譯文和民警胡曉程立即查看了城區大街小巷,發現石首城區並沒有長春巷。石首市公安局新聞中心負責人周攀聞訊,主動接受任務幫助張世毅尋親。但長春巷究竟在哪?張必貴在大陸的女兒又叫什麼?公安局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盧貽斌突然想起,調關鎮有個長春巷,這條巷很可能就是張世毅提到的長春巷。但是,調關鎮派出所證實,長春巷不可能有1984號。怎麼辦?盧貽斌分析,當年張必貴老人回鄉,一定經過了石首市臺灣工作辦公室,決定前往尋求幫助。

  石首市臺辦負責人黎清平聞訊非常重視,立即查看了檔案資料,證實張必貴分別於1991年和1992年從臺灣回到石首調關鎮探親,同時提供了當年接待張必貴的是其女婿“夏某”的資訊。公安局指揮中心副教導員趙芬立刻用人口資訊網搜尋“夏某”其人,雖然有多人同名,但年齡明顯不同。是否當時姓名登記有誤?黎清平又提供“夏某”的妻子姓名,也就是張必貴的女兒張長秀。搜尋張長秀,同樣沒有符合的對象。大家又搜尋死亡登出戶口,終於發現老人已病逝多年。大家又圍繞老人親屬調查,發現老人的兒子叫夏良志,家住在石首市臺辦所在南嶽大道的路對面。

  26日下午,得到消息的夏良志懷著急切的心情,興衝衝來到石首市公安局新聞中心,見到了舅舅的尋親信。“我們多年來也在尋找舅舅,但一直沒有詳細地址。”當晚,夏良志便與舅舅通了電話。(台灣網湖北省荊州市通訊員 王功尚 李修雄)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