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幌馬車之歌”鐘浩東蔣碧玉紀念特展在滬開幕

2016年04月27日 09:07: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上海4月26日電 (記者 李佳佳)“我希望大陸民眾了解臺灣的歷史,了解臺灣解放的辛苦過程,並通過這段歷史,比較準確地了解臺灣問題,”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臺灣知名歷史學者藍博洲26日在上海如此回答舉辦“幌馬車之歌”鐘浩東蔣碧玉的亂世戀曲紀念特展的初衷。

  當天,“幌馬車之歌”鐘浩東蔣碧玉的亂世戀曲紀念特展在上海開幕。該展以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了原基隆中學校長、革命烈士鐘浩東及其妻、臺灣近當代民族文化先驅蔣渭水養女蔣碧玉,上世紀40年代自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的臺灣來到上海,投身大陸抗戰並最終為革命理想奮鬥犧牲的感人故事。藍博洲正是此次特展的策展人。

  藍博洲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兩岸民眾對這段歷史其實都不甚了解。之前,由於兩岸長期分裂,兩岸對峙,所以這段臺灣歷史被湮滅、被扭曲,才導致了今天的結果。在臺灣,由於李登輝執政時期的“去中國化”教育,很多臺灣人尤其是臺灣年輕人並不明白這段歷史,這也阻礙了他們對大陸的認同,“只有臺灣人認識了這段歷史,才會真正知道自己的未來是怎麼樣的”。

  《幌馬車之歌》原本是20世紀30年代在臺灣知識青年中流行的一首歌曲。蔣碧玉曾説,這首歌,是剛認識鐘浩東時,浩東教她唱的。鐘浩東很喜歡唱這首歌,他曾告訴蔣碧玉:“每次唱起這首歌,就會忍不住想起南部家鄉美麗的田園景色。”

  1950年10月14日,前基隆中學校長鐘浩東,一邊用日文唱著他最喜歡的《幌馬車之歌》,一邊從容地走出押房,坦然就義。慷慨捐身易,從容就義難!鐘浩東“拒絕感訓”,從容選擇了原本可以逃避的死亡。

  此次特展的很大部分反映了這段歷史,這也是該展首次在大陸舉辦,對此,藍博洲認為,大陸民眾也應該了解真實的臺灣歷史,這有助於為解決臺灣問題尋找到一個準確的方法。

  在當天展覽後,出席活動的鐘浩東、蔣渭水後裔與在滬臺胞及各界人士還聆聽了藍博洲《尋訪被湮滅的臺灣理想主義》講座,共同緬懷先輩奮鬥歷程,並就有關歷史話題進行了互動。(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