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在臺北舉行

2016年03月22日 09:58: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臺北3月19日電 (記者 張一凡 鄭巧)兩岸高等教育論壇19日在臺北舉行。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及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海基會和大學院校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臺灣自2011年採認大陸高校學歷,並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學位,開啟了兩岸教育交流的新篇章;隨著第一批大陸來臺就學碩博士生及本科生完成學位,兩岸教育交流初見成果。

  據了解,目前大陸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和遼寧共8個省、市提供了教育交流試點。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寧小華介紹,目前臺灣在大陸攻讀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學生有10536名,分佈在222所大學中;大陸在臺灣攻讀大學本科及本科以上學位的學生共7812名,主要集中在臺灣北部城市。

  為紀念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成立20週年,該會主辦此次兩岸高等教育論壇。論壇分三個主題,邀請了臺生與陸生代表,分別就“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兩岸學生學習與生活情況”、“兩岸畢業生就業”等問題進行了研討,發言者的親身經歷讓現場時不時迸發出笑聲、掌聲。

  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就讀碩士的林心怡表示,選擇在醫學領域裏學習,雖然目前學歷得不到臺灣採認,依然不後悔。“醫者,面對的都是病患,不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區別對待。”

  在大陸讀完小學、中學和大學,再回到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攻讀碩士的陳品儒被追問“為什麼回來?”,她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只有接觸才能消彌偏見和誤讀。我就是回來告訴大家,我這個專業領域的教材大陸與臺灣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臺灣會更多引用原著,而大陸運用原著譯稿相對多一點。”目前,臺灣就業時也不採認大陸心理學學歷。

  就讀于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碩士生楊陽在讀書期間,與本地同學共同創辦了創業募資訓練營。在臺灣的公司裏,他不能獲得任何報酬,但創新的思路讓這個團隊很快得到了投資。今年7月面臨就業,楊陽自信滿滿:“如果不能讓我在臺灣註冊公司,我可以率領團隊到大陸創業。”去年成立的訓練營僅10個人,第一年就盈利100萬元新台幣,今年目標1000萬元新台幣,“我想,誰都不願這筆稅款流失。”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趙靈山在論壇上引用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或許正是兩岸學子的期待:“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