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訪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福州脫胎漆器該有一個自己的博物館

2016年02月25日 09:40:14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東南網2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陳夢婕)前不久,海峽兩岸漆藝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行,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出席了論壇。周功鑫與漆藝淵源頗深,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專程來過福州做漆藝調研。此次她第二次來福州,主要為了進一步了解福州脫胎漆藝。參觀了福州歷史博物館,並拜訪了多傢俬人漆藝作坊及脫胎漆器老藝人後,周功鑫不禁感慨:“要是福州能有一個綜合性的公立漆藝博物館就好了。”

  福州是中國近代漆器的發源地,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享譽海內外。福州脫胎漆器現已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並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福州市也被命名為“中國脫胎漆藝之都”。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福州目前還沒有一座公立的綜合性漆藝博物館。少數一兩處私人漆藝博物館的展品有限,漆文化的展示和介紹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不僅是外地遊客對其知之甚少,福州本地人對它的歷史和工藝也不甚了解。

  “中國是漆藝的發源地,最好的漆器材料也産自長江流域,但由於日本把漆器精緻化,現在很多人買漆器選擇到日本去,這太可惜了。”周功鑫認為,要推廣優秀的漆藝文化,讓民眾認識它、喜歡它,設立博物館是繞不過的環節。當然,要建一座博物館花費巨大。周功鑫認為,展館硬體由政府提供,展品部分除了政府原有的藏品外,還可發動民間力量來協助。例如,號召民間人士捐贈或企業家捐購。她認為,目前脫胎漆器的價格尚未被收藏市場炒高,但已經出現流向海外市場的苗頭,是動用政府和民間力量抓緊收購的時候了。

  “還有一件事再不做就來不及了。”周功鑫説,這次走訪,她發現很多工藝精湛的老藝人都年事已高,他們的手藝和藝術故事不抓緊記錄、傳承,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籌建博物館,詳細記錄下這些老藝人的工藝,以及他們口述的歷史,這對脫胎漆器工藝的傳承發展至關重要。”

  “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有必要讓中國人,特別是它的故鄉人了解併為之自豪。所以,有著光輝燦爛歷史的福州脫胎漆器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博物館。”周功鑫説。

[責任編輯:李典典]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