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宜蘭,鄉土文化的風華再現

2015年12月16日 09:30:15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設計精巧的宜蘭椅,從連續三屆的宜蘭椅設計大賽中勝出,不僅讓人領略其獨特的設計文化視野,更能窺見宜蘭文化的濃濃“鄉土味”。

  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駐臺記者李向娟 文/圖)

  會説故事的宜蘭椅

  幸福,從一張兒童椅出發。小小的一張椅子,不僅僅是陪伴孩童的快樂玩伴,還可以成為在地文化及創意的載體。這正如會説故事的宜蘭椅,從童心出發,用創意澆灌, 籍由設計所傳遞出來的文化語匯,展現宜蘭最濃郁溫情的鄉土文化,成就宜蘭的燙金名片。

  近日,記者在宜蘭的2015台灣設計展上,驚奇見到了各式各樣的創意兒童椅。這些設計精巧的椅子,從連續三屆的宜蘭椅設計大賽中勝出,不僅讓人領略其獨特的設計文化視野,更能窺見宜蘭文化的濃濃“鄉土味”。

  記者在現場見到,這張摘得金獎的《蜂巢趣》兒童椅,就猶如一個大蜂巢,可以讓孩子們坐著休憩,也可與居住在此的小蜜蜂遊戲,享受著另一種與蜂共處的樂趣。設計者臺灣實踐大學女研究生任懋珺受訪時説,這張兒童椅的最終設計構想是來自於宜蘭員山鄉的“蜂採館”。這個臺灣首家蜜蜂生態旅遊館,是宜蘭博物館家族成員,任懋珺希望藉作品表達愛護環保的理念,借助蜂採館來展現,要遵循大自然法則養蜂,與蜂共處,反映了宜蘭人務農態度。

  而兒童椅《擁》則是反映宜蘭三面環山的地貌,加上樹枝環繞,坐墊選用綠色軟墊,表達土壤滋養的綠地。孩童乘坐其中,就如同坐擁美好山林,也喻義著山林擁護著孩童茁壯成長。宜蘭設計師陳德勝説,他的《龜山到了》兒童椅,則是運用龜山島的意象,“每當看到龜山,宜蘭也就到了,而家也就不遠了。”

  以松木與藤為材料製作的兒童椅《LION蘭獅》,可以坐,也可以玩,還能變身為獅頭公仔。設計師吳政達、王椿賢説,這張椅子的靈感是來自宜蘭縣礁溪鄉的“玉田弄獅”,希望藉由舞獅兒童椅化、公仔化的方式,讓幼童接觸文化技藝,透過創意設計,呼籲讓傳統技藝繼續保留下去。

  宜蘭以三星蔥聞名,《蔥圈椅》設計巧妙,便是擷取蔥的型態意象融入兒童椅中,同時融合套圈圈的遊戲,將椅子翻轉,椅腳即可搖身一變為標的。設計者張琬琦説,一圈圈的綠色圓環落地時,就可以讓人想到切蔥花的一圈一圈。這張椅子巧妙地引導孩子玩完遊戲後需收拾的習慣,因為當孩子將一圈圈的圓環放回椅面,就能瞬間變身回原來完好的椅子。

  不過,以農業著稱的宜蘭縣為何會萌發與一張兒童椅連結起來?對此,宜蘭縣文化局長林秋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山海的美麗是宜蘭的寶貴資産,但熱情好客、童真質樸更是宜蘭人的特質。“我們推動‘宜蘭椅’設計,從土地出發,去找尋人與山林互相依存的親密關係,更是透過設計師設計舒適貼心的兒童椅,將文化創意與美學生活結合,厚植這一片廣袤的兒童夢土。”因此,這些兒童椅不只是從宜蘭的文化元素與在地精神出發,更強調以童心未泯為主題,讓每一張宜蘭椅,也成為富有生活情趣的“玩具”。

  作為“宜蘭椅”的初決選的評審,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所長林正儀錶示,連續三屆宜蘭椅設計大賽下來,件件作品都是從宜蘭傳統産業,或當地的地貌風景,或人文情感切入設計, “從中仿佛看到一部宜蘭文化史”。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