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鄭愁予:兩岸之間當如詩歌 彼此關懷才能走得更近

2015年12月08日 09:29:5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5年“詩意中國”兩岸詩會在海口舉辦,著名臺灣詩人鄭愁予接受台灣網記者採訪。(台灣網 普燕 攝)

  台灣網12月5日海口訊(記者 普燕)“詩歌要充滿關懷,對別人關懷,才會具有內涵和魅力,得到傳承;兩岸之間亦是如此,彼此關懷才能走得更近。”日前,2015年“詩意中國”兩岸詩會在海口舉辦,著名臺灣詩人鄭愁予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作如此表述。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49年隨父至臺灣,1956年參與創立臺灣現代派詩社,創作了《夢土上》、《衣缽》、《錯誤》等眾多優秀詩歌,曾榮獲多個臺灣文藝獎項。他的作品中多有涉及兩岸的詩歌,對大陸也充滿深深的故土情懷。

  談及詩歌創作,鄭愁予表示,文化的力量是民族賦予的,中華民族文化是華文詩人最好的創作源泉,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也是締結兩岸詩人的一根紐帶。他認為,詩人寫詩要具有關懷之情,杜甫、白居易等古人的詩歌,正因為充滿對別人的關懷,才會被傳頌和流傳。

  “兩岸關係亦如此”,鄭愁予認為,兩岸之間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交流很多,但是光有交流還不夠,要彼此關懷,形成一個同生共死的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走得更近。

  在此間舉行的兩岸詩會高端論壇上,鄭愁予特意寫作了新詩《我的中國藍》,以南海為主題,表達了其希望兩岸攜手,共衛南海和平,兩岸和平發展的願景。

  面對如今臺灣島內的政治局勢,他激動表示,不管哪個政黨上臺,均要以“和平”為執政前提,只有兩岸和平之勢繼續向前,才是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