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習馬會”引發美主流媒體“兩岸關係熱”

2015年11月10日 16:26:23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11月7日下午,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會面。15時許,習近平、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會面。大批記者在現場採訪,記錄歷史一刻。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時隔66年的首次會面,在美國各界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

  媒體突出報道

  “習馬會”在美國媒體中引起了一股“兩岸關係熱”。消息一齣,美國主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有線新聞網和美國之音等,都隨即在突出位置進行了報道。

  美國媒體的報道不僅關注這次“習馬會”的時機、會談內容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也特別關注會面中的各種細節。《紐約時報》中文網的一篇報道就專門羅列了“習馬會”的諸多細節,包括雙方見面時的稱呼、兩人的領帶顏色、握手時誰先伸手、會面的場所、參與人員、會面用餐的付賬方式、兩人握手的感受等等。

  輿論高度評價

  美國主流媒體高度評論這次“習馬會”。在“習馬會”新聞的報道標題上,這些主流媒體幾乎是一致的,即兩岸領導人將舉行歷史性會面。《華盛頓郵報》在新聞標題中突出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紐約時報》突出了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時隔66年”,《華爾街日報》則強調兩岸領導人舉行“歷史性會面”等。

  美國《僑報網》在其評論中指出,這次會面至少傳遞出5個資訊,即這是一次兩岸關係中劃時代的大事、見面就是最大的成果、“名份”不足以成為障礙、兩岸攜手必將減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事件的發生。。

  評論指出,這次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的會面,勢必開闢兩岸關係的新格局,也為解決困擾了兩岸超過半個世紀的臺灣問題展現了天際的曙光;兩岸攜手,就會減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痛心局面,而這種痛心局面,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實在太多了;兩岸關係的改善,最大獲益者是民眾,首先是臺灣民眾。

  不少分析人士也認為,這次會面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表示,這次會面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施密特表示,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將是“積極的”。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臺灣問題專家卜睿哲表示,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本身就是最主要的成果”。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羅曼表示:“我認為這只能是一件好事,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穩定與可預測性。”

  美政府密切關注

  對於這次“習馬會”,美國政府也予以了密切關注。美國有線新聞報道表示,雖然遠在太平洋彼岸,華盛頓方面也密切關注這次會面。報道援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伊麗莎白特魯多的話表示:“我們認為兩岸問題應該在雙方都能接受的速度和範圍內得到和平解決。”她表示,美國歡迎臺海兩岸採取行動降低緊張,改善關係。

  在談到美國對這次“習馬會”的態度時,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表示:“美國目前的根本利益還是在於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他説:“美方當然會歡迎臺海兩岸為緩和緊張局勢和改善兩岸關係所採取的行動。”他同時表示,美國對會面結果將“拭目以待”。

  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也表示,美國會關注這次會面是否延續近年來兩岸緊張關係減緩的勢頭。

  美國賓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戴傑表示,儘管許多跡象顯示,美國與中國在戰略與安全的議題上競爭正在不斷增加,但美國把這次會面看成是“一個正面發展,因為至少它有可能協助降低兩岸關係可能惡化的風險”。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