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辦公處舊址將開放 重溫兩岸抗戰情

2015年09月01日 08:17: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辦公處舊址將開放重溫兩岸抗戰情

  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辦公處舊址 奚金燕 攝

  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辦公處舊址 奚金燕 攝

  中新網金華8月31日電(記者 奚金燕)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抗日戰爭的歷史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經歷和回憶,至今保存完好的李友邦將軍辦公處和臺灣義勇隊舊址就是兩岸人民共同抵禦外侮和全民族抗戰的有力見證。為銘記歷史,31日記者了解到,臺灣義勇隊隊長、著名臺灣抗日將領李友邦將軍位於浙江金華的辦公處舊址明起正式對外開放。

  李友邦將軍辦公處舊址坐落于金華市酒坊巷103號,推門而入,兩株百年丹桂風姿闊綽、綠意盎然。1938年至1942年,李友邦將軍就是在這兩株丹桂樹下,帶領著臺灣人民譜寫了一段令人心酸又慷慨悲壯的抗日史。

  李友邦將軍,原名李肇基,祖籍福建同安。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正式爆發,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李友邦指出“欲救臺灣,必先救祖國;欲致力於臺灣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於中國抗戰的勝利”,並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的口號。

  1939年,他在金華組建“臺灣義勇隊”及“臺灣少年團”,創辦《臺灣先鋒》《臺灣壁報》《臺星》雜誌,建立醫院,與朝鮮義勇隊等聯合成立“反法西斯大同盟”,率領臺灣義勇隊在國內特別是東南沿海省份廣泛開展了抗日救亡活動。在李友邦的領導下,臺灣義勇隊逐漸發展成臺胞參加祖國抗日鬥爭中人數最多、活動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抗日團體。

  時光流轉,舊址被修繕成了紀念館,成為了國內僅存的為數不多的臺灣同胞參與祖國抗戰的歷史見證。據金華市文保所工作人員介紹,同一時期,朝鮮義勇隊金華辦事處也設在這幢建築內,如今辦公處分為庭院、接待室、活動室、李友邦臥室兼辦公室、朝鮮義勇隊李蘇民將軍辦公處,將於每週二至週日的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半向市民免費開放。

  31日,記者提前來到了辦公處舊址一睹風采。走進李友邦臥室,手搖電話機、燃盡的煤油燈、風乾的墨水瓶……這些簡單而樸素的陳設,仿佛靜靜地在向人訴説著那段不朽的歷史;來到活動室,凝視著一幅幅當年李友邦將軍戰鬥、工作的圖片,仿佛又看到了那個為“愛國救亡”而奔走呼號的身影從歷史深處的煙雲中走來……

  離李友邦將軍辦公處不到一百米處就是臺灣義勇隊舊址。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的艱苦歲月裏,臺灣義勇隊及臺灣少年團通過對敵政治鬥爭、抗日宣傳、醫療救護、報國生産等工作,為中國抗日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談起那段歷史,最讓老一輩金華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臺灣醫生”了。

  據臺灣義勇隊紀念館工作人員蔣惠蘭介紹道,當時由於義勇隊醫療人員多,他們既當醫生,又做對敵政治工作,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臺灣醫生”。直到現在,還有曾接受過義勇隊救治的老人專門找到蔣惠蘭,跟她講述臺灣醫生的點點滴滴……

  1942年5月,金華淪陷,臺灣義勇隊南撤至福建龍岩,當時,義勇隊的隊伍已由最初的20多人發展壯大到了400多人。抗戰勝利臺灣光復後,義勇隊分批從廈門回到臺灣。一九四六年二月,“臺灣義勇隊”遭臺灣當局解散。

  2006年4月,在臺灣同胞的強烈要求下,“臺灣義勇隊紀念館”成立,馬英九為該館題寫館名,此外還有汪道涵題詞“臺灣義勇隊在金華”,連戰題詞“同源同祖同文,連山連水連心”等。據了解,每年臺灣義勇隊紀念館都要接待5000多名參觀者,其中不乏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的客人。(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